2013年我國汽車商品類的進出口額共1609億美元,同比增長5.4%。其中進口825億美元,占我國全年進口總額的4.2%。出口784億美元,占我國全年出口總額的3.5%。進出口相抵,貿易逆差41億美元,比2012年增加3.3億美元。 具體來看,進口汽車商品主要以整車為主,占進口總額的59%;零部件占進口總額的33.8%。出口汽車商品則以汽車零部件為主,汽車零部件占總出口額的40%;整車出口僅占出口總額的16.4%。與之相同趨勢,整車貿易逆差繼續擴大,較2012年增加3.9億美元;零部件貿易順差擴大,較2012年增加了約14億美元。 2014年年初,當很多汽車業內人士還沒從我國汽車整車出口突破100萬輛的欣喜中反應過來時,出口同比下降7.5%的“噩耗”已在業界引起廣泛關注。中汽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分析,引起我國汽車出口下降的原因很多,細說起來有八個方面: 一是全球經濟不景氣,世界銀行預測全球經濟增長不超過3%,全球汽車需求增長較小,全球卡車市場需求下滑明顯,乘用車需求也在下滑。 二是人民幣升值削弱了中國汽車產品的競爭優勢。而與此同時,日韓貨幣的貶值,促使日韓企業開展大量促銷活動,有效拉動了需求,打壓了中國汽車的銷售;而巴西、伊朗、俄羅斯貨幣的大幅貶值,影響了當地的購買力。“據企業反映,人民幣升值,而日韓貨幣貶值,使我們的汽車產品兩頭受壓,因此今年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師建華說。 三是出口國政策不穩定。目前,中國汽車出口目的國主要是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政策政局不穩定,導致市場變化較大。例如美國制裁伊朗導致我國出口量減少;伊拉克市場出現一些新政策使北部地區今年的進口暫停(等待相關新政策出臺),部分工廠關閉,因此導致我國對伊拉克的出口下降;由于伊朗和伊拉克是中國汽車出口的重點市場,因此對整體出口都有較大影響。 四是海外低排量乘用車市場趨于飽和。師建華分析道,中國轎車出口的優勢集中在1.0L~1.5L的小排量市場,擁有的是低價格、性價比優勢,該類市場經過前幾年的發展,市場趨于飽和,增長率逐步降低。“中國汽車還不具備開拓出口國中高級汽車市場的能力,市場份額受到限制。”
五是中國汽車海外拓展能力有待全面提高。師建華指出,我國出口產品在產品的適應性、新產品的研發等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如針對俄羅斯的高寒地帶、智利的多山路地形等,中國汽車出口產品的及時改進能力低下、反應緩慢;另外,中國汽車企業對于海外市場開拓的能力也存在瓶頸問題,在人力、資金和綜合能力方面都有待提高,目前的狀況難以支撐出口的高速增長。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