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研發機構對無人駕駛技術又是如何定義的呢?據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余凱介紹,百度研究院將無人駕駛研發項目分為三個模塊:感知、決策和控制。百度目前主攻的,是對于環境數據的感知。 “計算機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能去感知路面,去自動學習,越變越聰明,這正是百度的優勢所在。”據余凱介紹,百度的研究主要圍繞著車企關心的傳感器小型化、智能化、低功效而展開,“只有滿足這些要求,無人駕駛技術才能真正飛進尋常百姓家。 正是帶著這種對未來無人駕駛技術的冀盼,9月15日,百度與寶馬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將共同致力于在中國推進高度自動化駕駛技術的研究。雙方表示均有信心在為期3年的合作項目結束后,研發出可在中國復雜道路環境下行駛的、真正智能的高度自動化駕駛車型。 未來5年或將有新突破 有業內人士指出,伴隨著功能強大、價格低廉的傳感器不斷出現,全球的汽車制造商正重新定義駕駛員的概念,無人駕駛汽車所需要的技術已經基本具備。 甚至有相關研究機構預測,未來五年至十年,無人駕駛汽車或將進入消費者普及開始期,行業關注度將不斷提升,相關汽車業也將得到快速發展。不過,并非所有人都看好無人駕駛技術在短期內的可操作性。 據了解,無人駕駛汽車的產業鏈除了汽車制造,還包括激光雷達、光學照相機、線路、計算機硬件、軟件、地圖、連接與應用等行業。因此,受時機、價位、商業模式等諸多因素影響,自動駕駛汽車的商業化路徑還不明朗。 有業內人士認為,無人駕駛技術目前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相關研究單位主要是一些高校和軟件公司。目前,無人駕駛主要通過“GPS導航 視覺導航”的方式實現,主要的研發難點在于自主性和圖像識別,其中包括對速度、準確度的識別。 “國外在無人駕駛方面的研究比國內要領先一個階段。”據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國內高校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圖像識別階段,自主性程度比較低,距離商業 應用還有比較遠的距離。而在國外,高校實驗室研發的自主導航系統已經可以控制摩托車在樹林里穿行,實現自主停放汽車。同時,該業內人士介紹,谷歌無人駕駛 汽車一共記錄的里程數據已經達到了70萬英里!盁o人駕駛技術走在國際前列的還當屬谷歌這些科技巨頭。” “無人駕駛技術離商業化應用還有一些距離。”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即使技術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無人駕駛技術還要面對大眾的質疑。因此,無人駕駛真正走向民用,路還很長。 “以我國為例,國內現在的車聯網環境下,再加上國內民眾不太規范的交通參與習慣,無人駕駛汽車可以說是寸步難行!庇邢嚓P人士在汽車論壇中如此表示。(jiao點com)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