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法國企業阿爾斯通而言,中國已經無可置疑地成為了未來水電業務發展的核心。阿爾斯通預測,到2030年,全球水電產量將比2009年翻番,而中國則是這一巨大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擁有全球水電四分之一裝機容量的阿爾斯通于1995年進入中國水電市場,一度憑借其技術和整合服務優勢斬獲包括三峽工程在內國內大單,目前擁有約20%的國內大型水電市場份額。 但日趨激烈的競爭局勢同樣不容忽視。在中國水電市場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阿爾斯通不僅需要與福伊特、西門子等國際公司展開在華競爭,同時也要面臨來自迅速發展的中國本土企業如哈爾濱電機和東方電機的主場挑戰。 今年6月,阿爾斯通決定將其能源部門出售給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其中就包括了GE此前并未運營的水電業務。目前這一并購仍在進行當中,需要通過反壟斷審批,預計在明年中旬會有結果。 “到時,我們的能源業務和GE結合后會更具實力,我們將會擁有全方位最全面的水電產品,同時也會從GE的金融實力方面獲利,獲得更多投入,從而使我們的企業更具競爭力。”阿爾斯通可再生能源業務總裁兼阿爾斯通執行副總裁裴柯斯說。 持續加大在華投入 對水電制造企業來說,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長期以來即是“兵家必爭之地”。 根據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國將積極有序發展水電,到2015年全國常規水電、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將分別達到260GW(2.6億千瓦)和30GW。而今年6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也表示,將積極開發水電,到2020年,力爭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5億千瓦左右。 根據阿爾斯通數據,十年來,中國的水力發電以每年平均8%的比率持續增長,已經成為世界最大水電生產國,領先巴西、加拿大和美國,未來最強勁的增長預計也將在中國實現。 由此,阿爾斯通也早已把中國作為其水電發展重地,1995年即在天津成立了水電制造基地。2008年,阿爾斯通在天津投資10億元人民幣開工建設阿爾斯通水電設備(中國)有限公司,使之成為阿爾斯通全球最大的水電工廠。 2007年,時任阿爾斯通中國總裁兼電力部中國總裁布爾布勒·克魯德曾表示,阿爾斯通在中國市場的戰略分三步走:第一步,阿爾斯通向中國出口產品;第二步,阿爾斯通在華建立運營機構;第三步,阿爾斯通實現在華制造,不僅服務于中國國內市場,而且還銷往海外市場。 目前看來,阿爾斯通的在華戰略已經走到了第三步,天津工廠當前30%的產量為出口產品。迄今為止,阿爾斯通已在中國簽署了總裝機容量達43GW的水輪發電機組合同,直接參與了三峽工程的建設,為向家壩水電站設計、制造的水輪發電機組成為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 11月初,阿爾斯通宣布獲得了來自南方電網投資的海南蓄能發電有限公司價值約為7200萬歐元的合同,將為海南省第一座抽水蓄能電站提供設備。 “近期和南方電網的合同讓我們非常滿意,接下來要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裴柯斯說。 本土競爭日趨激烈 然而,在中國水電市場,多方對手的參與已使競爭趨于白熱化。即使是世界水電巨頭,阿爾斯通仍面臨著不小的市場壓力。 “近幾年,我們的在華市場份額的確有輕微下降,”阿爾斯通水電中國總經理法比奧·諾賽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這一方面是由于市場本身不景氣,另一方面也與前些年大型機組項目較少有關。在中小型機組領域,有更多競爭者參與,因此影響了我們的份額。” 業內有觀點認為,雖然中國市場發展迅速,但大型水電項目建設的高峰期已經過去,競爭將轉向中小型水電項目。 但諾賽卻對未來中國市場的情況更加樂觀,在四川雅礱江,大渡河,云南金沙江、怒江等地,仍有豐富的水能資源等待開發,而“實際上中國所說的中型機組在世界上就屬于大型機組”,因此未來中大規模尤其是三四十萬機組規模的項目仍有可為。 對此,諾賽表示,接下來阿爾斯通中國水電除了保有其大水電技術優勢外,會在中型機組項目上繼續投入,小型機組則會從提高競爭力的角度進行發展,比如提升效率和項目管理等。 除了項目類型之外,中國本土水電設備企業近十年來的快速發展也使其成為了阿爾斯通的重要競爭者,而其發展也部分得益于此前阿爾斯通提供的技術轉讓。 比如,在為三峽工程進行服務時,阿爾斯通就根據協議把技術轉給了主要的合作伙伴。此后,阿爾斯通還將其領先的抽水蓄能技術轉讓給了東方電機和哈爾濱電機等。這兩家企業隨后在水電市場發展迅速,成為來自中國的有力競爭者。 “維持競爭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業務要迅速發展,必須在中國市場上保持快速銷售,在產品方面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裴柯斯說, 裴柯斯介紹,下一步,阿爾斯通首先將進一步加強和中國供貨商合作,選擇市場上最好的供貨商。其次是保證創新,包括對研發中心和進行投資,使其能夠更好理解客戶需求。 裴柯斯說,近幾年會看到阿爾斯通在中國市場的增長有了變緩趨勢,“但我們水電全球的份額是20%到30%,我們認為在中國也可以獲得同樣的份額。” 定制化和技術創新成為角逐重點 在激烈的競爭局勢下,服務和技術創新成為阿爾斯通水電業務拓展的核心。 在水電項目中,由于工程水域具體落差和流量的不同,導致不同項目使用的水輪機都不一樣,需要根據當地具體條件提供水電站所需的水輪機,為項目度身定制。 而隨著競爭的激烈,客戶對產品和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比如要求到實驗室現場查看測試情況、要求機組能夠在超出原有設計條件的情況下運行。 “我剛到中國不久,還要不斷與客戶進行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才能提供更好的產品”,諾賽說,“天津工廠生產的主要是混流機組,和本地市場相關,我們會從市場得到反饋、再用到下一步研發計劃里面去。” 為適應市場,阿爾斯通在華水電已經完成了本土化轉變,供應鏈中來自中國的比重高達95%,而天津工廠中國員工達到99%。 同時,技術研發也是阿爾斯通的發展重點,2013-2014財年,阿爾斯通共投入了7.33億歐元用于技術研發,占到總營業額的4%。 目前,阿爾斯通水電業務在世界各地擁有6個技術中心。除天津外,還在法國的格勒諾布爾、瑞士的比爾、加拿大的索雷爾-塔西、印度的巴羅達以及巴西的陶巴特建立了全球技術中心。 其中,法國格勒諾布爾技術中心除了統籌全球研發業務之外,還擁有6座試驗臺,可模擬水電站作業的實際條件。不論從試驗臺數量還是從測試數量來看,該中心都堪為全球最大的實驗室。在這里,客戶可以直接在實驗室里觀看到產品的測試情況。 當下,除了持續投入其領先的抽水蓄能技術外,阿爾斯通還在不斷進行新的產品開發。“我們在歐洲正在研發一個可以改變轉速的機組,由此最高效率地利用水資源,”諾賽說,“這種機組研發出來后會對將來有很大影響,中國也在往這個方向走。”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