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國內大中型鋼企平均銷售利潤率僅0.13%,在全國工業行業中位列末位。國內鋼鐵實際綜合產能約9.76億噸,按統計粗鋼產量7.31億噸,產能利用率僅為74.9%。 產能過剩和淘汰落后產能這兩個話題一直與國內鋼鐵企業“相伴左右”。什么才是緩解產能過剩和淘汰落后產能的突破口呢?關注近一段時間的新聞不難發現,國內主流鋼鐵企業紛紛轉投汽車用鋼以及汽車零部件業務。 鋼鐵企業尋求突破口 一直以來,鋼鐵行業與汽車行業是上下游關系。鋼鐵企業涉足汽車領域產品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是為了尋求更多的利潤增長,是扭轉當前鋼鐵行業窘況的手段之一。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咨詢中心首席研究員劉明表示,鋼鐵行業近幾年與汽車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開展汽車零部件業務是上下游關系的融合,由于近幾年汽車行業發展迅速,得到了鋼鐵行業的青睞。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此前曾對媒體透露,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86家會員企業中虧損達35家,虧損面為40.7%。特別是今年6月,由于鋼鐵價格下跌,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旗下會員企業合計虧損6.99億元,為今年首次行業虧損。 一方面是國內汽車行業依舊保持較高增速,另一方面是鋼鐵行業虧損,產能卻不降反升。鋼鐵行業寄希望于投資汽車產業謀求更多利潤的目的就顯而易見了。因此我們看到近幾年來,國內鋼鐵企業紛紛轉向汽車領域,或與整車企業合建生產線,或走高端路線投產汽車用特種鋼材。 上下游融合將成趨勢
近幾年鋼鐵企業進軍汽車領域所采取的手段也大體相同,首先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隨后與汽車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設立生產線,并制定遠期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