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點 減量發展鋼鐵業沒有退路 有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鋼鐵產量達到7.3億噸,而產能超過11億噸,這意味著,我國鋼鐵產能利用率不足75%。在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看來,我國鋼鐵行業已經達到嚴重過剩的地步。 “由于技術進步和操作水平的提高,鋼鐵行業的實際能力遠遠超過設計能力,例如,過去煉一爐鋼需要2~3小時,而如今只需要30分鐘。”李新創表示,如此看來,我國鋼鐵行業的過剩程度將更加嚴重。 更何況,自從2011年第四季度以來,我國鋼鐵行業主業持續虧損,究其原因,產能過剩難脫其咎。 接近七成的企業資產負債率也是鋼鐵行業的潛在風險之一。李新創認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如此之高的資產負債率水平將引發系統風險。“不僅僅是鋼鐵行業自身存在風險,還可能波及其他行業,比如上萬億的鋼鐵企業銀行貸款可能導致金融系統風險。” 李新創直言,鋼鐵行業如今是真的“狼來了”,必須采取有力措施,真刀真槍地化解產能過剩,采取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辦法。其中,鑒于我國國內鋼材消費比例達到95%,消化一批應該成為化解過剩的主要途徑,同時還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而環保和資金鏈就是制約鋼鐵企業的“兩把刀”。 對于大企業和小企業在化解過剩中的“角色”,李新創認為,應該一視同仁,并且為之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目前大企業的噸鋼環保成本平均比小企業高出100元,起碼在環保標準上大企業和小企業應該同等對待。” 在李新創看來,鋼鐵行業化解過剩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務之急是穩定就業、促進發展,尤其要處理好企業債務問題,防范金融風險,進而穩妥、有序化解過剩。 對于鋼鐵行業未來的發展模式,李新創直言,絕不能再新增生產能力了,減量調整,減量發展,鋼鐵行業已沒有退路。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