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鐵礦石考驗著中國鋼鐵企業的生存能力時,美國對中國產鋼管征收反傾銷稅更是讓這些企業雪上加霜。
5月3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投票批準對中國產鋼管征收至多99.14%的反傾銷進口關稅。這是在2009年底該委員會已經批準對中國生產的鋼管征收平衡稅之后的又一次大規模制裁。
無錫振達鋼管廠一位銷售負責人表示,美國自2008年開始的鋼管反傾銷調查使得企業在對美出口上受到了很大影響。
南方一位大型鋼材集團高管透露北美地區的鋼管出口曾經在公司出口中占到了很大份額,“但是從兩三年前開始,我們就基于自己的戰略考慮不斷減少對其出口,公司已經把戰略重心轉移至其他地區。”
無縫鋼管對美出口銳減
“中國鋼管對美國的出口從2009年開始就出現了大幅度減少,歸根到底就是美國主要鋼管生產企業對于中國企業的產品心存不滿。”中國聯合鋼鐵網分析師張萌直言。
一份來自中鋼協的數據顯示,中鋼協的會員企業2008年全年對美國出口無縫鋼管為229.23萬噸,成交金額為335673.27萬美元;這一數字在2009年分別銳減為40.64萬噸和65925.43萬美元。
2010年一季度中國無縫鋼管對美出口為3.8萬噸,而2008年和2009年一季度的出口數量分別為27.77萬噸和22.29萬噸。
張萌說,之所以2009年前3個月的出口沒有大幅下降,“是因為企業當時執行的是2008年簽訂的合同,現在的總量已經銳減了數倍。”
鋼管企業戰略轉型
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2009年美國實施的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迫使國內企業開始考慮戰略轉型,“一方面企業把原先準備出口的鋼管產品轉內銷,投放到國內市場;另一方面,一些有實力的企業開始利用轉口貿易,合理規避經營風險。”
一位不愿具名的北方某大型鋼管生產企業高層透露企業就是在這個時候選擇到東南亞投資建廠,從事轉口貿易的。
“我們之所以選擇馬來西亞作為轉口貿易國,除看重了其港口的優越地理位置和吞吐能力,更重要的是,美國承認馬來西亞的市場經濟地位,我們可以享受到該國特殊的關稅優惠政策和貿易政策,這樣中轉費用也比較低。”他表示,“這是一種合理減小經營風險的方式,當然我們也沒有放棄國內市場。”
然而,國內市場的開展也并非一帆風順。張萌表示2009年出口轉內銷的鋼管企業呈現扎堆態勢,“全球每兩根無縫鋼管就有一根是中國生產的,本來就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這就導致了價格的暴跌,最嚴重的時候無縫鋼管價格下降達50%。”
前述北方某大型鋼管生產企業國內市場業務負責人表示實質上,這種局面到現在也并未消退。
當下鋼管的主要生產成本來自于鋼材,而鋼材的價格又和鐵礦石價格息息相關,但是鐵礦石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并沒有給鋼管企業帶來“理所應當”的利潤。
前述負責人表示原材料價格上漲沒錯,但是過去兩年很多鋼材生產企業的產能也在不斷釋放,“產品價格并沒提升,反而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
積極開拓新興市場
與前述北方鋼管企業不同的是,南方某大型鋼材集團并沒有采取“轉口貿易”這一形勢,而是把戰略中心放到其他新興市場的開拓中。
該集團一位高管坦言,美國對鋼管反傾銷稅的征收使企業面臨很大考驗,“但是我們必須坦然面對,其實,在這之中,中國企業承受了很多‘不白之冤’。”
“我們這兩年對美國的出口一直是在減少的,公司出于戰略考慮,將重心放在了東南亞、北非和南美等國。”他表示,“我們企業的出口量其實并沒有真正減少,正是上述新興市場有效彌補了對美出口所帶來的損失。”
對于鋼管企業近年來的盈利狀況,前述受訪企業均表示不便透露。但中國聯合鋼鐵網分析師張萌透露,“從行業角度來講,現在無縫鋼管的利潤率僅為幾年前的三成左右,好在二三季度歷來是鋼材的需求旺季,企業的日子應該會有所好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