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天然氣出廠價的形成采用以成本為基礎的固定價格制度(由發改委公布),即不反映外部市場環境變化的、由生產成本加合理利潤構成天然氣出廠價的定價方法。這一定價方法不能反映天然氣的供需矛盾,從而使得當前我國天然氣價格偏低。不過,2005年以來,天然氣的價格一直處于上升態勢。 發改委曾在2005年對天然氣出廠價進行過改革。當時,天然氣出廠價被歸并為兩檔價格,一檔氣享受價格優惠,如供給化肥的天然氣價只有0.56元/立方米;二檔氣出廠價當時被定為0.98元/立方米。 2007年11月,天然氣工業價格提價0.4元/立方米,從此以后天然氣進入了上升通道。為抑制工業項目用氣過快增長和汽車用油改用氣項目的盲目發展,逐步縮小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價格差距,根據發改委通知,11月10日起工業用(包括發電及運輸)天然氣的出廠基準價格上調0.4元/立方米,每立方米由0.8元上調到1.2元,上調了約50%,加價幅度遠高于政府先前為天然氣設定的年度加價目標10%。根據這一通知,07年底全國各地的工業天然氣都上漲了0.4元。 進入2008年,部分省份或城市根據自身天然氣供需情況又對天然氣價格進行了提價。 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08年4月1日起,天津開發區工業用天然氣價格由現行的2.30元/立方米調整為2.70元/立方米,即上漲0.4元/立方米,上調幅度達17%;2008年7月份開始,山西工業天然氣價格每立方米提高0.40元;2008年11月1日起,沈陽市工業用天然氣提價0.6元/立方米,由3.00元/立方米調整到3.60元/立方米,上調幅度達20%。 我國天然氣價格每年都在上調,天然氣價格改革目前已提上日程,但考慮到國內天然氣消費端的價格承受能力有限,價格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近年來天然氣的價格一直在上調,從2005年開始,基本每年都會上調一次。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巨頭每年會將LNG(液化天然氣)漲價的方案申請遞交到發改委。而發改委目前的計劃是將每年LNG價格逐步上浮5%~8%,直到大致與國際價格水平接軌為止。 總的來說,2008年我國工業天然氣價格有一定幅度上漲,但仍然偏低。近年來,我國天然氣消費強勁增長,2000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為245億立方米,2008年達到720億立方米,平均增速率達14.4%,未來供應缺口還很大。中投顧問認為,天然氣價格必須反映天然氣市場的供需關系,反映天然氣對油、煤等其他能源的替代性,天然氣定價機制改革是大勢所趨。隨著我國多氣源的引入,國家應逐步放松對終端銷售價格的控制,當供應市場形成充分競爭時,我們建議國家應解除對終端銷售價格的控制,完全由市場供求關系來決定天然氣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