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上海車展后,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官降,以及全新新能源車型與自主品牌競品同價,正在成為常態(tài)。 面對如此變化,業(yè)內的觀點多是“合資潰敗”“打不過就加入”等。的確,在新能源市場,中國品牌占據(jù)了八成市場份額,接過了產(chǎn)品定價權。但是,將合資品牌的降價簡單解讀為“認輸”,則是對局勢的誤讀。 當前,新能源、智能化的窗口期實際上還沒有結束。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的廝殺戰(zhàn),從降價開始。 降價是“大殺器” 無論何時,價格永遠是消費者購車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其中,降價一直是最直接有效最有誠意的促銷手段之一。 可以看到,上汽大眾ID.3自7月降價3.7萬元后,效果立竿見影,降價當月訂單量就過萬。ID.3降價的嘗試,讓上汽大眾直接放開手腳,隨后ID.6X、ID.4X等系列車型也開啟限時降價。第三方平臺顯示,ID.家族三款車型的官方優(yōu)惠持續(xù)中,部分4S店ID.3終端讓利可達4.3萬元。 ![]() “沒有賣不出去的產(chǎn)品,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ID.3的成功證明,適當?shù)膬r格調整能有效刺激銷量增長。10月,上汽大眾ID.家族銷量達到15060輛,再創(chuàng)新高,連續(xù)四個月銷量破萬。 再看上汽通用,降價姿態(tài)更為堅決,旗下新能源車型的價格是全面對標自主品牌,甚至更具性價比。 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前10月,上汽通用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突破10萬輛大關,同比增長90.7%。這得益于別克、微藍這兩個品牌的電動車型降價后,銷量的大幅提升。 以別克品牌為例,今年上市的兩款新車E4和E5定位中大型純電SUV,起售價都在20萬元以內。尤其是別克E5,4月上市時起售價低至20萬元。“這個價格相當炸裂,合資品牌的同級競品基本在25萬元以上,”有業(yè)內人士表示,該車在續(xù)航、智能化配置方面表現(xiàn)也不輸于自主品牌。 別克E5是上汽通用奧特能純電平臺打造的第二款車型,不僅車內空間大,而且CLTC工況最大續(xù)航里程620km,同時還搭載全新一代VCS智能座艙、30英寸一體弧面6K屏、高通驍龍8155芯片、5G通信技術等功能。從車內空間到續(xù)航再到智能化,該車可以說是極為符合中國消費者的用車需求。 當價格合適后,合資品牌還是“香的”。交付后首個完整月(6月),別克E5銷量達到3587輛。雖然表現(xiàn)不如理想L9、問界M5等車型,但對于別克來說,至少是個不錯的開局。 ![]() 圖片來源:上汽通用別克 為進一步擴大銷量,別克E5在10月份推出先鋒版,售價僅為16.99萬元,緊跟“價格戰(zhàn)”(下半年,自主品牌將中大型新能源產(chǎn)品售價拉直15萬元左右)。價格的再度下探(減配了全景天窗、后視鏡電動折疊、前排座椅加熱等非剛需配置),或有望助推銷量再進一步。 別克品牌“元老級”純電車型微藍6日前終端讓利4萬余元,5000臺限量版起售價更是下探至8萬元。誰能想到,2019年剛上市時,微藍6售價超過20萬元。據(jù)官方介紹,微藍6的5000臺限量版已售罄。 當然,合資品牌降價后銷量都不盡相同,個別車型促銷并未達到預期。比如一汽豐田bZ4X、上汽奧迪Q5 e-tron、東風日產(chǎn)艾睿亞等新能源車型,改款升級后也相繼降價,月銷量卻依舊在千輛上下徘徊。像bZ4X當前終端優(yōu)惠在3-5萬元區(qū)間,表現(xiàn)卻不如同品牌與比亞迪合資打造的bZ3。 很多時候,僅僅依靠價格調整并不能解決問題,產(chǎn)品競爭力也是重要因素。“上汽大眾ID.3、別克E5其實產(chǎn)品不差,只要價格到位就不愁賣”,有分析人士如是說。 降價、合作,自我調整的手段 當前幾乎所有車企都達成了一致的觀點,“穩(wěn)電車,促油車”。上汽大眾品牌營銷事業(yè)執(zhí)行總監(jiān)傅強就強調,“穩(wěn)電車”即保證ID.家族銷量穩(wěn)步增長,“促油車”即保證油車的銷量。 在如此大環(huán)境下,合資品牌降價不能簡單地等同于“認輸”。當市場規(guī)則已經(jīng)發(fā)生改變,合資品牌必須調整自己的定位。 “我們不應該妖魔化合資品牌電動產(chǎn)品降價這個事情”,蓋世汽車研究院分析師表示。此前,合資品牌直接將燃油車的那套定價體系(追求高溢價)直接復制到新能源領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定位不太清晰”。 ![]() 另一方面,也與生產(chǎn)成本偏高有關。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的生產(chǎn)制造成本高于燃油車,而且有部分利潤被電池、芯片、原材料等上下游供應商瓜分。這導致整車企業(yè)的“價值可能會進一步地被壓縮在制造、在營銷這些體系里”,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方寅亮表示。 整個新能源市場,目前唯有特斯拉、比亞迪和理想實現(xiàn)了盈利,其他車企都處于“賣一輛虧一輛”的處境。上汽大眾總經(jīng)理賈健旭今年10月時曾對外表示,大眾ID.3降價前,每賣出一臺車虧損2.7萬元,降價后虧損高達4萬元。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日前也曾透露,“賣一輛新能源車虧6000-10000元”。 對于以追求盈利為目的合資品牌來說,“虧損賣車”在之前應是無法接受的。長期以來,很多合資品牌都是套用國外的高價策略,沒有考量到中國市場的差異性。中國品牌在定價上更加靈活,能夠接受低毛利甚至負毛利,通過規(guī)模化彌補。這使得合資品牌的新能源產(chǎn)品在價格上處于弱勢,不得不調整自己的定位。 有一個觀點是,“車企電動化轉型,要看燃油車業(yè)務能支撐多久”。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降價虧本賣車之路不長久,甚至可能會“拖垮”企業(yè)。為早日實現(xiàn)盈利,降低新能源生產(chǎn)成本迫在眉睫。賈健旭強調說,成本是企業(yè)核心競爭力之一,但是一定要通過技術方案來降本,而不是簡單的商務降本。 “合資品牌起初可能都不知道哪個環(huán)節(jié)出錯了,哪塊需要降本”,有知情人士分析道。那么向特斯拉、比亞迪這樣實現(xiàn)盈利的車企學習,可少走很多彎路。 所以,跨國車企與中國品牌在新能源技術領域的合作變多了,豐田與比亞迪、大眾與小鵬等等。 通過向中國頭部新能源品牌學習如何造車,合資品牌可內視自身,弄清楚哪個模塊出了問題,自身又有哪些優(yōu)勢,“及時調整”。相當于是“花錢買經(jīng)驗買技術”。 目前來看,“學習”還是有一些效果的。一汽豐田與比亞迪合作合資打造的bZ3,是在向對方學習打造新能源車的“秘密”,至少采購比亞迪磷酸鐵鋰電池就能省下一筆成本。另外,有消息稱,上汽大眾ID.3有計劃使用磷酸鐵鋰電池,以降低成本。目前,該車使用的還是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 大眾、豐田、通用等跨國車企的供應鏈體系,也有全面“本土化”的趨勢。 電動化:誰務實,誰依舊高姿態(tài)? 有業(yè)內人士分析,在可見的范圍內,德系、日系、美系的整車制造商,正在推進“中國+1”的做法,即把中國市場與中國之外的市場進行區(qū)分,形成兩個獨立的區(qū)域。可以預見,未來,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的“含華量”會越來越高。 然而具體到各車企,中國本土化深度和廣度卻不一樣。在整合供應鏈體系上,所有外資品牌都已經(jīng)在向中國品牌看齊。但在關乎企業(yè)“未來”的技術路線選擇上,合資品牌(組織架構不同、中外雙方股東的態(tài)度不同、產(chǎn)品規(guī)劃不同等)卻走向了分岔路。 像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可以說是全面復制中國品牌的技術發(fā)展路線。借用蔚來創(chuàng)始人李斌的說法,“什么車型賣得好,就做什么車型,哪個車賣得好,就干誰。” 面對插混開始當?shù)溃瑑纱蠛腺Y品牌摩拳擦掌。“我相信小車肯定是電動化,大車肯定是PHEV,必然的趨勢,”賈健旭說。有分析人士也預判,插混“至少有十年的發(fā)展期”。 上汽大眾將布局插混市場,計劃在2025年前推出全新插混車型。據(jù)悉,在其產(chǎn)品規(guī)劃中,還有一款對標理想L9的大型電動SUV。上汽大眾電動化轉型如此果斷堅決,是合資團隊向大眾集團總部爭取的成果。反觀一汽-大眾,面對市場的變化較為被動,ID.系列銷量依舊平平。 上汽通用日前也在廣州車展期間表示,“不僅有奧特能的純電平臺,也會有PHEV的智電插混技術路線。我們三大品牌所有的產(chǎn)品,都會有電動化、電氣化的技術覆蓋。” 未來兩年,上汽通用將有8款全新新能源車型,包括別克GL8 PHEV版本(明年上市)。作為別克品牌的銷量主力,別克GL8這兩年一下子多了10余個競爭對手,今年銷量更是被新能源車型騰勢D9反超。GL8 PHEV的到來,意味著其終于能在新能源市場對騰勢D9發(fā)起反攻了。 ![]() 上汽大眾、上汽通用等舉措對推進新能源銷量增長大有裨益。相比之下,豐田等日系合資品牌在電動化道路上,依舊比較“高姿態(tài)”。 從廣州車展一汽豐田“復活”普拉多和皇冠來看,豐田現(xiàn)階段依舊主推輕混技術。而2025年后,日韓等部分車企將寶押在了全固態(tài)電池技術、氫能技術上。這將影響合資品牌在華的技術路線布局。 “在中國,插混技術是主流”,有業(yè)內人士分析,全固態(tài)電池實際上也“沒有那么香”。堅持傳統(tǒng)技術路線,這在當下中國市場恐怕不是很明智的選擇。能否理性看待中國市場,調整心態(tài)與定位,將決定不同合資品牌的前景。 |
![]() |
中國鍛壓網(wǎng)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wǎng)",獲取獨家行業(yè)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