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3年結束,僅剩下最后一個月左右。 然而,車市“價格戰”卻沒有任何退去的跡象,反而在年末加速沖擊整個車市。例如,廣汽豐田鉑智4X將入門指導價拉到18萬元以內;尺寸更大的別克E5購車門檻降至17萬元以內。 出乎意料的是,比亞迪卻選擇跟進,開啟年終促銷。秦、漢、唐、宋等多款車型,推出限時5000到10000元的現金優惠。其中,比亞迪秦PLUS DM-i降幅高達1萬元,起售價下探至8.98萬元。 然而優惠政策剛出,比亞迪的股價應聲下跌5.24%,市值跌至18個月以來新低。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一哥”,比亞迪在產銷上早已遙遙領先。在這樣的情況下,比亞迪此次降價令人感到費解。 針對比亞迪此次優惠政策的原因,部分業內人士給出了“答案”。在友商的新能源布局還未跟上來之前,率先打響價格戰,有助于擴大自身規模,確保品牌在市場的領先地位。與此同時,借著年底降價政策,能夠確保比亞迪按時完成年初設定的300萬輛銷量目標。 照常理來說,降價擴充市場本應是利好消息,但為何比亞迪股價卻出現明顯跌幅? 眾所周知,國內車市80%源自20萬元以下市場,而比亞迪在這一價格區間掌握著絕對“話語權”。可惜的是,在30萬以上中高端市場中,比亞迪尚未完成突圍。 資本市場,看的是未來,并非過去! 從資本市場的角度出發,比亞迪已經成為平價市場中當之無愧的“霸主”,但想要媲美大眾、豐田等全球汽車巨頭,需要成功切入中高端市場。總的來說,比亞迪選擇在年末降價,或是為了進一步鞏固品牌在平價市場的地位,進而在2024年專注于“進攻”中高端市場。 不同于比亞迪的“遠憂”,部分品牌“降價”的目的包括兩個方面: 一、減少庫存。庫存方面,據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0月月末,全國乘用車庫存368萬臺,其中廠家庫存74萬臺,渠道庫存294萬臺,廠家庫存占比20.1%。 二、為2024年的車市競爭積累“彈藥”。當別克E5、鉑智4X加入“價格戰”時,已經預示著2024年的車市“內卷”,將從“傳統燃油車”完全跨向“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不同,新能源車市“內卷”,爭的是“未來”,是一場涉及車企生死存亡的“戰爭”。 年初,車市亂象下,有車企創始人曾撕心裂肺地吶喊“像牲口一樣活著”,卻終究被“內卷”的車市所絞殺。面對“內卷”日益激烈,不少車企高管們唯有安慰自己,“先度過今年的難關,待明年春暖花開,一切都會好起來”。 殊不知,2023年只是“開胃菜”,2024年才是“重頭戲”。 參考手機市場,同樣經歷過品牌林立、產品多樣的時代,但在智能手機滲透率超過50%之后,用戶的目標品牌開始大幅收窄,僅頭部幾個品牌的產品進入消費者的“購物車”。對此,不少業內人士預測,新能源汽車的“轉折點”將在2024/2025年開啟。 ![]() 盡管現在業內尚未有明確說法,但是這一點從近期車企的動作、高層的話語便可以捕捉到蛛絲馬跡。2023奇瑞科技DAY上,尹同躍表示:“明年,我們非常有信心,我們在新能源的行業排名上就不會像今年這么客氣了!”。 當老牌車企蓄力一擊時,新勢力車企們也在。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表示:“接下來兩年,是整個新能源車企競爭最激烈的兩年,也是決定每一家車企成敗的兩年,對每一家車企都非常關鍵。” 早在之前的內容中,我們便提及,如果說國內新能源車市發展初期的“鯰魚”是特斯拉,那么進入中后期時,華為所構建的“聯盟”將會是新的“鯰魚”。 另外,明年車市還會迎來一位新成員——小米汽車。從目前獲得的信息的來看,小米汽車旗下首款產品SU7官照已經被發布,產品進入試生產階段。隨著明年小米汽車產品的上市,屆時小米、華為兩大玩家勢必讓車市的“內卷”、“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另外,從產品角度出發,我們可以看到,廣州車展上亮相的車型大多數為新車型,且上市和交付時間都在明年第一季度。 例如零跑C10交付節點在明年3月份、極氪007在明年正式上市交付。除此之外,部分車型在車展期間或在車展結束不久后就完成了預售,如智界S7。 無論是今年第四季度上市的新車,或者是明年第一季度,這些產品背后的車企都已經在積極備戰明年車市,試圖在明年的戰局中率先取得有利位置。除此之外,合資品牌也在備戰,ID.7 VISSON、第九代凱美瑞等,也在摩拳擦掌,備戰明年車市“內卷”。 所以,車市“內卷”將延續至2024年,誰先打響“第一槍”只是時間問題。可以肯定的是,等待車企們的2024年,并不會是“躺平”的時代,而是末位淘汰制。 此誠危機存亡之秋也! 未知恐懼的支配下,車企們加緊“補充彈藥”,從而更好地在明年的車市爭奪一線生機。 透過現象看本質,“內卷”現象的核心問題在于產品同質化嚴重。縱觀目前車市,大多數車企的破局手段單一,只是一味地降價,最終喪失“主動權”。基于此,通過歸納總結部分人士的信息,最終得出解決“內卷”的“良藥”在于兩個方面:一是配置的優化;二是構建產品、品牌差異化。 以差異化為例,車企可以通過深入關注用戶的變化、使用場景需求,打造具有差異化產品,能夠有效避開惡性競爭,從而在車市“內卷”占據有利地位。 時代洪流的沖刷下,車市到處都充斥著焦慮。如果將2023年視為車市“內卷”的熱身階段,那么2024年將會是車企之間“肉搏戰”,淘汰的不只是三菱、威馬、廣汽菲克這些邊緣化品牌,哪怕是東風本田、馬自達等車企也在“瀕危名單”中。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