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長安汽車在泰國舉行了東南亞品牌發布會。發布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公布了泰國以及東南亞市場的具體規劃。長安汽車不僅要升級東南亞的營銷,更要在泰國建廠,實現“本土化”運營。 對于長安汽車“深耕”東南亞市場的做法,其實并不新鮮。今年以來,中國品牌已經瘋狂向東南亞擴張。以泰國為例,今年1月-8月,中國品牌占據泰國純電車型80%左右的市場份額。 不僅如此,包括比亞迪以及上汽、長城、長安、埃安等多家傳統車企已經宣布在東南亞建廠。而長安汽車,已經是“后來者”。 那么,為何東南亞市場在今年成為中國車企出海的“熱土”? 東南亞市場成為出海的“戰略要地”? 首先在地理位置上,東南亞距離中國足夠近。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發布會表示:以泰國為例,作為東盟成員國和創始國,泰國從古至今發揮著重要橋梁作用,與中國保持長期友好穩定的關系。泰國市場對于長安汽車在東南亞市場及全球化戰略中有著“橋頭堡”意義,并表示長安汽車將立足泰國,輻射東南亞國家以及全球右舵市場。 以東南亞為“跳板”,再出海到其他國家。除了能在運輸上省下不少成本之外,在稅費方面也有所減免。對于一家體量足夠大的車企來說,這已經是一筆不少的費用。 并且,東南亞市場擁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資源與自然資源,對于中國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有相當大的幫助。業內人士表示,東南亞的自然優勢在于鎳礦資源,這是動力電池重要的關鍵原材料。印尼和菲律賓鎳礦資源豐富,在儲量和產量方面都位居世界前列。 中國品牌,轉戰東南亞? ![]() 雖然歐洲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汽車出海的重心,但真正能打入歐洲市場的中國車企可以說是寥寥無幾,這在銷量上已經得到了驗證。如主攻歐洲的蔚來,今年第一季度在歐洲的銷量只有328臺。 但在東南亞市場,卻是另一番景象。 長城汽車2022年在泰國的銷量接近1.2萬輛,市場份額占1.4%。專注于女性品牌的小型EV“歐拉好貓”銷量4326輛,在泰國的EV新車注冊量占39%,排在第一位。 而今年以來,比亞迪ATTO 3已經連續5個月成為泰國純電動汽車銷冠,2023年1-8月共售出14314輛,排名第二的哪吒汽車NETA V系列以8440輛的成績緊隨其后。 ![]() 從銷量數據來看,中國汽車在東南亞市場“不愁賣”。且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都已經有成功案例。站在這個角度,其他車企自然紛紛“上車”。 打破“日系”壟斷局面? 一直以來,東南亞市場都被日系品牌所壟斷。 長期以來一直處于日系壟斷格局,讓整個東南亞汽車市場較為僵化。而這樣便會產生了日系車型在東南亞市場售價過高的局面。 ![]() 以11代本田思域HEV為例,國內目前售價在17萬元左右,而在泰國則需要折合人民幣22萬元。對于收入遠不及中國的泰國來說,這樣的售價對于泰國消費者無疑相當昂貴。 對于東南亞政府來說,引入更多的“鯰魚”,無疑能夠將價格壓下來。并且,對于智能化與電動化相對薄弱的東南亞市場,中國車企的“進場”,能為產業結構升級帶來可持續的力量。 ![]() 以泰國為例,2008年開始,泰國便制定了打造“東方底特律”的汽車產業發展目標,試圖搭建一個齊全的汽車產業鏈。2022年6月起,泰國政府還將電動汽車的進口關稅從8%下調至2%,并且每輛純電動汽車還有15萬泰銖的購車補貼。 這樣的優渥條件下,中國車企紛紛出走東南亞,也是理所當然。 寫在最后 在歐洲反補貼等多重阻礙之下,中國車企出海必然面臨新的挑戰。而開放包容的東南亞市場,大概率會成為中國車企新的主攻市場。在天時地利人和都相對充足的情況下,明年中國車企在東南亞市場又會是一番怎么樣的局面呢?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