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鮮少在微博上提及智能駕駛話題的李想,開始分享理想汽車智能駕駛功能的推進情況了。 李想轉發的視頻畫面為理想汽車AD Max 3.0系統的LCC Plus功能在遇到施工路段時,選擇了自主打燈變道駛入可行路線。李想表示,該功能將同步于明年上半年的AD Pro 3.0智駕系統。 從技術水平上來說,這條視頻確實值得“微博之王”發個動態,畢竟LCC功能的本職工作只是在原車道保持跟車直行,而施工路段連更高階的NOA功能都不一定能應對。 相較于以往理想汽車智能輔助駕駛功能的水平,這段視頻屬實讓我出乎意料,看來理想發力智能駕駛的節奏,比想象中更快。 第一梯隊,還太遙遠 從外界角度來看,對于智能駕駛功能的研發,李想的心態分了好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想靠全棧自研站上第一梯隊。 2021年時,理想ONE月銷過萬,李想一時風光無兩,他曾在微博上表示,理想汽車會標配智能駕駛功能,并在次年實現自研系統的水平能夠媲美華為、特斯拉。 然而2022年并沒有為理想汽車錦上添花,它帶來了經華為操盤的問界M7。 這款車將理想ONE連帶著整個理想團隊攆進低谷,按李想的原話來說:“2022年三季度,問界M7的發布和操盤,直接把理想ONE打殘了,我們從來沒遇到過這么強的對手,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毫無還手之力。” 經過修整與學習,理想汽車推出了品牌還魂之作:理想L系列。 對于華為這位強大的對手,李想選擇了避其鋒芒。 第二階段,著力于品牌特色,有限的發展智能駕駛。 理想L系列回歸了理想品牌的初心(2015年李想創立了“車和家”,2019年更名為理想),尤其理想L9憑借“奶爸車”標簽大殺四方,無論從銷量還是定位上來說,這都是款成功的產品,除了它的智駕功能。 首先是功能體驗一般。在我們AutoLab做過的智駕大橫評中,無論是場地AEB還是高速路段領航功能,理想汽車的成績均不出色,例如出入匝道、大車避讓等功能基操的表現都不盡人意。 在消費端更是BUG頻出,例如將廣告牌識別成真人、NOA功能失靈直撞前車、低速撞石墩、在無人環境識別出有人等等。 其次是城市NOA功能推進慢。 再者是其曾曝出的“號稱無圖實則有圖”。今年自無圖風席卷智駕領域后,玩家們紛紛參與進來并公布無圖計劃,包括理想汽車,然而理想汽車的無圖版本系統卻能顯示出高精地圖信息元素。對此,理想汽車也未有何回應。 總體看來,理想汽車對于智駕賽道的動向保持著觀察,然而自身動作卻偏向于保守,一直“跟著”但沒有“沖刺”的動作。 第三階段,加大力度,引入供應商。 在今年的品牌秋季戰略會議上,理想汽車制定了不少戰略,其中就著重于加速發力智能駕駛功能。 從理想汽車的布局上來看,一方面是研發人員數量上的擴充,要從目前的九百人增加到明年的兩千人左右。 另一方面則是在自研路線上引入外部供應商。 理想汽車的智能駕駛方案分為AD Max(搭載英偉達Orin芯片及激光雷達,支持城市NOA)和AD Pro(搭載地平線征程5芯片,無激光雷達,僅支持高速NOA),接下來理想汽車智駕團隊將著力于更高端的AD Max方案,而AD Pro則交給合作的供應商輕舟智航。 關于輕舟智航,我們此前也對其智駕產品作過分享,這是一家從專注于L4級無人駕駛轉為L4與L2方案雙管齊下的科技企業,有興趣的可以點擊【帶激光雷達也只要1萬?最便宜的智駕方案來了】了解。 突擊時刻,時不我待 即使李想本人表示十分后悔未盡早加大智能駕駛功能的研發力度,但從市場反饋上來說,時機大概并不算太晚。 一方面此前智能駕駛功能并不能成為用戶選擇的決定性要素,從銷量榜上也可窺得一二:名列前茅的理想和比亞迪皆非智駕領域先鋒。 另一方面,經過降本的運營方式以及L系列高利潤的積累,理想汽車有能耐打上一場“富裕的仗”:李想表示現在企業的可活動資金高達700億。 不過這時新能源市場需要應對的挑戰,仍然不容小覷。 1.越來越多車型推出高階智能駕駛功能,高階智能駕駛功能逐漸從加分項變為基礎項,尤其是寶駿云朵靈犀版、銀河L7亞運幻影版等車型將智駕車型的價格打下一個門檻。 2.用戶對于智能駕駛功能的接受度大幅增長,例如小鵬G6和問界M7智駕版的銷售比例能達到九成以上,良好的功能體驗讓智駕元素在中高端車型的影響力拉高。 3.華為的智選車模式穩步發展,另外更多強有力的供應商涌入量產車市場,比如從L4級別無人駕駛發家的百度Apollo,為潛在對手提供了超車的跳板。 4.智能駕駛功能到了跨越性階段,一方面是L3/L4自動駕駛獲準試點上路,寶馬等傳統豪華品牌推進L3級方案落地,而特斯拉FSD也有消息將進入國內。 節奏變化如此之快的市場對理想來說還是有些措不可及。理想曾放言,2025年要占據20%市場份額,成為國內第一,2030年要做全球最大車企。就目前來看,懸了。 不是理想不努力。這幾年其品牌力和銷量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爭議頗大的能源體系也從增程轉化為了純電+增程的雙能戰略,富裕的資金和更成熟的快充也為其快速布局純電補能體系提供了不錯的基礎。 結果在穩健發展中,本來可以氣定神閑的開始解決智能駕駛的“偏科問題”,但“同學”們不僅人數越來越多,還出現了極石01、小鵬X9這樣“沙發彩電大冰箱”同樣齊活兒的多才多藝的新成員,拿第一的分數線突然漲了,時間更緊了。 再來看看理想汽車的對標企業,比亞迪、華為、特斯拉。 財力雄厚的比亞迪在銷量一騎絕塵的同時,開始布局智能駕駛,關鍵的是比亞迪上有騰勢下有王朝(漢冠軍版將推出高階智駕功能,搭載地平線征程芯片),戰線極長。華為和特斯拉粉絲基礎廣,智能駕駛功能水平“遙遙領先”。對手都處于水漲船高之時。 喊過口號的理想,到了突擊的時刻。 最后 到了2023年,全棧自研已不是新鮮口號,但供應商的頻頻入局證明了“產品力”比“獨立”的優先級更高。 在新一輪的競爭中,品牌們不僅要挑戰更快的迭代速度,還要想辦法在合作中保持特色的靈魂。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