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反盈天的熱烈氣氛,從東京有明國際展覽中心輻射到整個東京江東區。車展在疫情中斷之后重啟,積蓄了四年的熱情與期待噴薄而出。 “完全看不出日本經濟的衰落和汽車工業的落后……” “對未來汽車的理解就是PS游戲機裝上汽車?許多概念車還要靠PPT展示?”贊頌與批評,兩種撕裂的聲音交織在耳畔。 身份已經從豐田汽車社長轉為日本汽車工業協會JAMA主席的豐田章男,正是這幅撕裂與膠著的汽車版圖主要繪制者。接替他擔任豐田社長的佐藤恒治,在東京車展的主題發布會上,驚世駭俗地說出“軟件定義汽車”這樣“叛逆的”宣言。 兩任豐田社長似乎同樣呈現撕裂狀——“豐田章男又批判電動車了,但佐藤恒治東京車展狂秀純電動。”都說,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從章男的保守與佐藤的進取?到底哪一面才是真正的豐田汽車? “過去的豐田,做不到前不會說出來,有時候做到了也不會說。”佐藤恒治面對媒體的這段詮釋,才真正揭示了豐田的轉變,“但現在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豐田在向什么方向發展,是必須傳達給大家的。” 《道德經》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如今有了網絡段子衍生版: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日系汽車產業中,豐田最能代表東方哲學的貫徹者,靜水流深、以柔克剛,和西方工業文明的用勢必盡、追求極致構成反差。 ![]() 只是,當汽車產業無可避免卷入劇變漩渦,流水難持其靜,也開始奔流爭先。這一次,流水究竟是爭出“巨浪拍天浮”,還是落得“石分浪花碎”?從東京車展衍生來的JMS日本移動出行展,開始揭開答案的第一頁。 ![]() 劇變與不變 如果你看到了豐田汽車的劇變,那么你看懂了本屆車展的一半。只有當你看到了豐田汽車的不變,才能看懂另一半。畢竟,變化容易捕捉,它已經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的主基調。 兩大趨勢似乎已經不可阻擋:一是受作用于政治經濟宏觀因素而“逆全球化”,全球性車展退行為區域性車展;二是電動化與智能網聯化迅速攻占車展主題關鍵詞,“某某電動汽車展”的戲稱俯拾皆是。 “東京車展變了!” 或許是補償心理,或許是轉型壓力,日本瘋狂地給“東京車展Tokyo Motor Show”做加法,使之搖身一變成為“日本移動出行展Japan Mobility Show”。 場地做了加法,主會場國際展覽中心Big Sight之外,還鋪設到了海濱城。參展企業做了加法,從四年前的192家翻倍到475家,其中60%來自IT、金融等領域。主題做了加法,從汽車拓展到未來生活,電動汽車不再是孤立展品,與“東京未來之旅”、“明日工廠”共同構成了生動而宏大的圖景。 這是多數中國觀眾甚至日本觀眾的第一觀感。向上擴張式理解,東京車展之變,反饋日本汽車產業之變;豐田之變,又凝結了東京車展之變的精要。 日產的Hyper Urban、Hyper Adventure、Hyper Tourer和Hyper Punk系列確實反饋了對未來生活的暢想,但沒有一款是近期能夠量產的車型,艾睿雅和聆風又缺乏新意。本田Prologue原型車頗具看點,只是平臺來自于通用汽車奧特能。至于斯巴魯的飛行汽車、馬自達的增程轉子發動機,添花有余,織錦不足。 于是,更多目光還是聚焦在豐田這位領軍者身上。當豐田將電動SUV概念車FT-3e和跑車概念車FT-Se推到舞臺中央,又將bZ3X這輛與比亞迪合作的純電動車重點推介,技術展示的核心也變成固態電池,甚至SDV(軟件定義汽車)從昔日新勢力愛提的話題變成豐田高管口中的高頻詞匯,2017年和2019年的東京車展,力捧Mirai和Sora氫能源車的那個豐田,似乎已經恍若隔世。 深層次的內涵需要抽繭剝絲。我們印象中的豐田是什么?全面、均衡、求穩,甚至是中庸。本屆車展上的豐田、轉型中的豐田,與這些品質關鍵詞究竟是背離還是延續? 那個被誤解的新口號,壓根兒不是對豐田過往的背叛,真諦卻非常的豐田。“全方位電動化技術”,國內不少人把這里的“電動化”理解為“純電動化”,加上車展有諸多純電動車型,進而高呼“豐田ALL-IN純電動”。然而在豐田的辭典里,電動化涵蓋了油電混動、插電混動、純電動和氫能源等各種技術路徑,“全方位”也不是孤注一擲的ALL-IN,而是“全都要”。 換而言之,佐藤恒治掌舵的豐田,打出“全方位電動化”旗號,和豐田章男治下的豐田,堅持混動+純電+氫能路徑,著實一脈相承。 “也許大家會心懷疑慮,是不是豐田純電不行才強調多路徑,”佐藤恒治預判了質疑者的預判,“豐田做純電動車能行嗎?沒問題的!而且不僅僅是純電動車沒問題,氫燃料電池和混動、插電混動也沒問題。” 面對質疑最好的回復,就是用產品和技術說話。倘若未來移動出行概念車型KAYOIBAKO是遙遠的暢想,Arene OS系統和固態電池是技術的支柱,LAND CRUISER Se越野車和EPU皮卡橫向拓展了豐田未來電動化的圖景,那么FT-3e和FT-Se就是量產車的先導,bZ3X則是現有成績的階段性總結。正因為豐田在日本汽車產業里肩負獨一無二的責任,所以每一次都需要擺出如此龐大而全面的陣容。 從看山不是山,到看山還是山,這一屆車展上的豐田,已經不是昨日的豐田,但卻又還是那個豐田。 ![]() 流水之爭 在中國汽車產業通過換道超車實現技術飛躍之前,日本汽車一直是東方制造業的代表,而豐田則是其中的集大成者。 如何用一個具體的意象來指代呢?一個巧合,提供了絕佳的選項。“水無常形,水滴石穿”,常為中國傳統儒家文化中所推崇,而作為“學生”的日本,通過豐田去體現這種思想,也就順理成章。 靜水流深,幾乎就是豐田一直自陳的“先做后說”寫照。這一次,佐藤恒治打算在“不說”的基礎上進行調整,“我們要做什么、為什么這么做,要更多的向外界去傳達,在這方面我們會更加努力。” 水又浸潤萬物,無孔不入。豐田所代表的日本制造業,正是通過強調工匠精神與細節拉滿,將精益生產的思想推高為產業二次革命。同時也是全面覆蓋多元化路徑和全人群,以人類福祉為己任。 以細節論,日本移動出行展上,豐田概念車并沒有被做成“粗糙的展示”,做工細節堪比量產車。以全面論,在LAND CRUISER Se和FT-3e等主流汽車形象之外,豐田還展出繼承e-Palette的未來物流車IMV 0、為個人出行打造的LAND HOPPER電動三輪車、為殘障人士開發的JUU輪椅,甚至可以扮演月球車角色的空間移動出行原型車。 那么,水流所擅長的以柔克剛,更容易從豐田的舉措中彰顯。水雖無形,卻可蓄能而穿石。映照到汽車工業,便是需要在研發制造端厚積薄發、市場端留有余地。 豐田的過往,有太多相關例子可供列舉:2012年開始,豐田在全球連續三年停止擴張產能,聚焦利潤、質量和整體經營水平,為后續增長將“弓弦拉滿”。2022年之前,豐田品牌在中國市場價格一直堅挺,在2023年價格戰中,豐田幾乎是相對最自如的合資車企。從1997年推混動車,到2017年推TNGA架構,豐田每個得意的十年,都離不開技術端的深入沉淀。 本屆移動出行展上,顯然固態電池和Arene OS系統,就是此刻豐田為下個階段張緊的“弓弦”。以2015年豐田就埋下伏筆的固態電池為例,與現款BEV動力電池相比,豐田次世代性能版電池的能量密度提高30%—35%, 10%—80%充電時間從30分鐘縮短到20分鐘。再下個階段,續航可再提升20%—50%,充電時間縮短一半。2026年固態電池量產之后,豐田新能源車有望在2027到2028年獲得性能飛躍。 站在產業新紀元,流水爭先,浪花初顯。八十多年來,豐田一直都是憑借自己的哲學,從青蘋之末站到產業巔峰。 “汽車的價值是由每一位顧客創造的,汽車的角色在于關聯社會,不斷拓展自身潛能,汽車由您的“愿望”創造。這就是新一代純電動汽車和軟件定義汽車!汽車將變得更加妙趣橫生!”關于未來,在11月20日東京時間上午9:30分,佐藤恒治在東京車展的主題演講中,已經可窺一斑。 而今產業格局遭遇顛覆態勢,涌動的水流究竟能掀起多高的浪濤?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