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一個人,不要看他說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 車企亦如是。華為總說不造車,事實上它只是不親自參與制造。除了制造這一個環節以外,幕后供應,幕前宣發,華為全部走在第一線。除了造車,華為什么都干。 把芯片和系統做好了,盡管不造車,也可以支持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華為也能從汽車產業賺錢。中國在芯片和基礎操作系統領域還處在落后地位,華為在歷史關頭被賦予了在這個領域帶領整個國家的產業鏈朝這個堡壘沖鋒的任務,也符合任老爺子給華為的定位。 帝王在宮中就可以操縱著江山與社稷。 近日,廣州車展開幕,華為宣布智選車業務升級為“鴻蒙智行”。從展位圖可以看到,問界、智界兩品牌沒有獨立的展臺,而是直接合并進鴻蒙智行展臺。 外界猜測了那么久,原來名字帶“界”的,華為親自上場搞宣發的,才是親兒子。 11月17日,在2023廣州車展上,余承東表示,繼問界、智界之后,還會有兩個“界”,分別來自北汽和江淮。據小道消息稱,前者將命名為“享界”,后者將命名為“傲界”。 按照問界做SUV,智界做轎車的規律,盲猜北汽的享界會做豪華行政車,江淮的傲界將會做MPV。 我們都知道問界是華為與賽力斯在華為智選車模式下合作的品牌,而智界是華為與奇瑞打造的新品牌。前有賽力斯、奇瑞,后有北汽、江淮,為什么華為不和吉利、比亞迪這些人們熟知的大廠合作? 第一,小廠好控制。拿賽力斯來做例子,弱勢但有資質,可以躺平給華為足夠的權限。 第二,車和智駕對于華為只是其中一個載體而已,所以與其牽手大廠,和小廠合作,能減低過程中的摩擦成本。 近日,有報道稱網易、美團、同程等大廠漸漸開始加入鴻蒙原生應用的開發。可以看到,鴻蒙智行HIMA的英文組成:Harmony lntelligent Mobility Alliance,意為“鴻蒙智能汽車技術生態聯盟”。 華為造的不是車,是鴻蒙生態。對于傳統意義上的“汽車”,車廠是大是小,華為看得不是十分重要。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曾說過:“上汽不愿淪為軀殼,要將靈魂掌握在自己手中”,意指智能駕駛等關鍵技術。 站在一些大廠的角度,有時候也不愿意出讓自己品牌的價值和聲量。華為的光環太耀眼了,從智選車業務開始,熱度全都聚焦于華為身上,而主機廠卻默默無聞,這不就是給華為打工嗎?大廠可不愿意淪為“嬪妃”。 而紫禁城內三宮六院,坐擁嬪妃太多,難免會出現“爭寵”的情況。 在廣州車展上,余承東表示,比起阿維塔12,智界S7的技術更加新。 “阿維塔12設計很酷的,像是俊男;智界S7設計柔美一些,像是美女,滿足不同人的需要。但因為智界S7發布設計的更晚一些,采用了華為更多、更新的一些技術,對華為來說,我們都支持,兩個產品都好。”面對采訪者問出兩者更重視誰的問題,余承東這樣說。 這句話不知道阿維塔聽了有何感受。但對于華為來說,華為擔當零部件供應商的角色和渠道銷售的角色,一定是越多車企合作越好。同時,每一個車企擔任一款車型的開發,價格錯位、車系錯位、產品錯位,就可以避免業務重疊,促進良性競爭。 多款車型同時開發,是一項不小的考驗。華為的解決方法之一是平臺化研發,各個軟硬件部門猶如不同軍團,將產品快速提供給客戶。在保證技術領先的同時,加快產品迭代速度。 智選車模式,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車企的盈虧和華為沒有關系,華為賺取的是銷售利潤,車企虧了就虧了。 所以華為有能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嬪妃眾多,華為的駕馭之術就是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華為將自己該做的事務和合作方該做的事務分割得很好,這本身就是一股強大的引力,將嬪妃們的內斗調和為進步的比拼。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