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來,全國人大代表、中信重工董事長俞章法一直在為制造業轉型升級“鼓與呼”。
全國人大代表、中信重工董事長 俞章法 “今年全國兩會,我提出了提高關鍵重大裝備國產化率、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建議。”俞章法告訴記者,希望首臺(套)重大裝備在闖過“技術關”后,也能跨過“市場關”,從首臺(套)向多臺(套)躍升,最終實現整體制造業技術水平的提升。 支持首臺(套)裝備加大推廣應用 重大技術裝備是國之重器,事關綜合國力和國家安全。201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的意見》,希望以首臺(套)示范應用為突破口,推動我國重大技術裝備水平整體提升。 在俞章法看來,在眾多政策指引下,我國基本上解決了關鍵重大技術裝備依賴進口的問題,但由于裝備本身價值高,且對用戶企業生產、經營影響大,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仍存在“用戶不敢用”的難題。 “好不容易闖過‘技術關’,卻在‘市場關’卡住了。”據俞章法介紹,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重要特點就是投入成本高、投入周期長,往往需要長久的堅持和努力,但由于裝備本身價值高,且對用戶企業生產、經營影響大,現實中普遍面臨應用推廣瓶頸。“這直接影響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俞章法說。 如何闖過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的“市場關”?俞章法建議,圍繞國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繼續支持國內制造業龍頭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力度,支持企業申請認定首臺(套),加大獎勵力度。同時對于使用國產化首臺(套)重大裝備的企業,按照國產化比例在該企業增值稅、設備折舊上給予適當減免稅賦。 他還建議,強化產業鏈上下游深層次合作,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應用推廣的積極性,從而為推動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動力,為國家裝備制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科技成果要從實驗室“走”上生產線 科技創新需要從實驗室“走出來”,并轉化為成果,才能真正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 2017年10月,科技部印發《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指引》,明確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條件之一,是要有較好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基礎和突出的示范特色,技術市場交易額等主要指標實現持續增長。 據俞章法介紹,在政策引領和“中部崛起”戰略推動下,河南制造業特別是洛陽裝備制造產業在技術積淀、轉化環境、服務體系等方面,已具備承接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底氣和實力。 作為先進重工業城市,洛陽已擁有央企科研院所和軍隊科研機構14家,國家級創新平臺9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先后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勵51項,研發投入強度連續三年全省第一。在科技成果服務經濟成效上,盾構機、特種機器人、高速連接器、鋼軌銑磨車等多項“洛陽制造”填補了國內空白。 “希望給予鄭洛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尤其是洛陽更多的關注和支持。”俞章法建議,出臺中試基地建設的指導性政策,加大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力度,鼓勵推動科技成果中試工作。同時,支持洛陽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在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制度、完善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方式、推進技術和資本要素融合發展等方面先行先試,促進技術要素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俞章法還建議加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類基金向河南的投放力度,通過政府增信和適當讓利,吸引社會出資和引導投向,為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 來源:上海證券報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