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掛了。” 預計盈利32億元-38億元。 10月14日晚間,長安汽車披露的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長安汽車預計業績扭虧為盈。 根據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長安汽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為32億-3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6.62億元,上漲220.23%-242.78%。其中,長安汽車第三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預計為5.98億元-11.98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21億元,增長241.84%-384.2%。 對于業績大漲,長安汽車表示,主要因公司銷量增長、產品結構優化,自主業務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合資業務盈利能力穩步提升。同時2020年前三季度,非經常性損益增加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約56億元。 昔日一哥,歸來 這樣的高光時刻,有些久違,但并不陌生。 事實上,2016年,長安汽車凈利潤曾達到102.85億元高峰,長安自主品牌銷量達128萬輛位居自主車企銷量第一,外界給長安冠以“自主一哥”的稱謂,并開啟了頭部自主品牌的“三強時代”。
然而,最近三年,這位昔日的自主一哥,過得有些艱難。 財報顯示,2017年-2019年,長安汽車的凈利潤分別為71.4億元、6.81億元、虧損26.47億元,分別同比暴跌30.61%、90.46%和488.81%。其中,2019年是長安汽車自上市23年以來,歸母凈利潤首次出現虧損。 彼時,有分析認為,如果長安繼續保持如此下滑,一哥難保,不久其“自主三強”的席位也將被上汽乘用車取而代之。 或許是形勢所迫,亦或是厚積薄發。 進入2020年,長安汽車開始發力,經營情況逐漸好轉。 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31億元和19.71億元,呈不斷上升趨勢。 然而,長安汽車凈利潤實現正增長,主要還是得益于非經常性損益增加。 簡單的說,就是出售了旗下公司的股權和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上漲。如刨除這幾項利潤,2020年上半年,長安汽車的扣非凈利潤預計約為-22.75億元至-32.75億元,虧損額較上年同期的虧損22.4億元進一步擴大。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此番長安汽車的盈利“水分”正在逐漸變少。 根據長安汽車公布的前三個季度的預盈利額來推算,前三季度長安汽車扣非凈利潤雖處于虧損狀態,但扣非虧損已經縮小了約6—12億元。 而水分的“蒸發”,離不開銷量的向好。 扉旅汽車查閱數據顯示,長安汽車9月銷量為20.55萬輛,同比增長28.6%;1-9月累計銷量為137.09萬輛,同比增長12.01%,跑贏行業18.9個百分點。 其中,長安系自主品牌汽車9月銷量達15.30萬輛,同比增長31.9%,前9個月,長安自主品牌銷量達103.42萬輛,突破百萬輛,同比增長12.1%。合資板塊,1-9月長安福特累計銷量為16.71萬輛,同比增長29.64%;長安馬自達累計銷量達9.43萬輛,同比微降1.58%。 這樣的成績,也換來了多家證券機構的看好。 華創證券預計,長安汽車2020-2022年歸母凈利預期57億、60億、72億元,維持“強推”評級。太平洋證券研報表示,三季度開始乘用車進入行業數據“利好”期,預計長安汽車 2020、2021年凈利潤分別為40億元、60億元。 危機,仍在 銷量、業績雙雙上漲,資本市場也紛紛看好,長安汽車是否危機已過? 答案,或許未必。 “企業最大的危機來自于內部。在新一輪汽車產業格局重構的當口,長安汽車如果轉型不成功,將面臨生死存亡。” 盡管前9個月長安汽車的表現十分出色了,但是在今年北京車展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仍為自己敲響了“警鐘”。 而他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 事實上,目前長安汽車存在整體毛利潤偏低的問題,即產品走量卻不掙錢。據悉,長安汽車上半年整車毛利率為9.29%,遠低于競爭對手吉利汽車的17.11%和長城汽車的14.72%。 “單車利潤低,主要源于長安汽車在轉型賽道上的落后。”有業內人士指出,高端品牌遲到、新能源產品孱弱、是長安汽車的“硬傷”。 當前,面對智能化、高端化的市場需求,布局新能源、沖擊中高端市場,已成自主品牌向上的必然選擇,亦是業績盈利的殺手锏。 在車圈混跡多年的長安汽車,豈能嗅不出這樣的風向。 事實上,在過去三年時間里,長安汽車在新能源和高端化兩個領域投入了大量資源,但效果平平。 “香格里拉計劃”是長安汽車早在2017年就啟動新能源戰略。這個戰略,可謂十分戰略——到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專用平臺的打造;到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意義的燃油車,實現全譜系產品的電氣化。 如今眼看快到了第一階段的收官之際,市場上還未傳出計劃中“三大新能源專用平臺”發布的任何動態。 高端品牌,也始終是長安繞不過的一個話題。 2018年4月,長安汽車正式向外公布“第三次創新創業計劃”,并將旗下品牌重新梳理為長安汽車、歐尚汽車、凱程汽車以及高端品牌(暫定名AB)組成的四大品牌體系。 然而,時隔1年多,吉利的領克、長城的WEY及奇瑞的星途等幾個國產高端品牌都已投入運營,而長安汽車正處于籌備中的新品牌卻遲遲沒有動靜。 對此,長安汽車高層多次在公眾場合表示:“長安汽車選擇不單獨再命名一個品牌,而是做高端產品。” 2020年3月,長安汽車推出UNI引力系列產品作為中高端產品試水。然而,目前來看,雖然其首款車型UNI-T銷量還算可觀,但在其價格上卻與經濟型車型毫無區隔,與“高端”調性并不相符。除此之外,該款車型還與長安旗下CS75、CS75 PLUS等目前走量車型存在較多的價位重疊,長期以往,易引發長安產品線“內部競爭”。 顯然,“產品高端化”并非長久之計,而高端又是不能舍棄的未來。 “正在悶聲憋大招,全力做這個事情(高端品牌)。” 日前,朱榮華表示,“有太多‘烈士’在前面。沒有這樣的理由,我是高端品牌消費者就會買我們的產品。我只能說,我們計劃培育一個新的品牌,從目前準備的情況來看,有信心往上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為山九仞,豈一日之功。長安汽車,想要王者歸來,看來還得有一段艱難“向上”的路要走。 來源:扉旅汽車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