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鐵鋼軌,累計過載量超過2億噸就要更換。經過技術攻關,現在新研發的鋼軌,過載量超過5億噸才需要更換,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像這樣的國產高端特鋼產品,近年來在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航天航空等領域不斷涌現,引領著鋼鐵行業的轉型升級。25日上午山東省科技廳和中科院沈陽分院在山東濟南舉行的先進鋼鐵加工技術項目推介會,將一大批這樣的成果展現在人們面前。 鋼鐵行業是我國產能過剩的重災區,但在一些戰略性關鍵領域的高端特鋼,卻需要大量高價進口。山東省科技廳副廳長于書良以山東為例,指出鋼鐵行業正面臨產品檔次低、結構不合理;經濟效益低、能耗高、減排壓力大等嚴峻挑戰。參加這次會議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鋼鐵研究總院名譽院長殷瑞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金屬所研究員李依依,以及山東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山東鋼鐵、東北特殊鋼集團的專家對此開出了“藥方”:我國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出路在科技,必須給鋼錠注入更多的智慧細胞,才能鑄就我國鋼鐵行業更強大的全球競爭力。 為了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經濟增長的技術含量,近年來山東省和中國科學院開展了全面戰略合作。在這一大框架之下,2015年,中科院沈陽分院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作為牽頭單位,聯合理化所、沈陽自動化所、長春應化所等,在西王特鋼建立了山東技術中心,大力推進中科院STS山東區域中心項目——“先進鋼鐵加工技術在山東應用推廣”。 該項目面向交通運輸、海洋工程、能源電力、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重大需求,以軸類鋼、海工鋼、模具鋼等高端裝備用特殊鋼研發為對象,致力于打造一條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高端裝備用特殊鋼清潔智能制備示范線”,實現高端裝備用特殊鋼的清潔、智能、穩定生產,為山東乃至全國裝備制造業提供優質坯料。 西王特鋼總經理張健告訴記者,合作中,中科院金屬所以自主研發的10項核心技術入股西王特鋼,形成了利益共同體。最多時,中科院十幾位博士穿上工作服,在西王特鋼生產一線研究解決關鍵問題,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到目前,雙方已共同完成了5個新的關鍵技術的開發,開發了控氧純凈化等成套技術,研制了國內第一臺自動化全封閉氣密保護澆鋼車,成功實現了高品質特殊鋼的清潔、智能、安全穩定批量化生產。先后開發出風機主軸、風電法蘭、鐵路道軌、鐵道車軸鋼等116個特殊鋼品類。 他們合作建設的高端裝備用鋼清潔智能制備示范線項目列入2015年度山東省科技重大專項,并獲得國家專項建設基金的支持;被山東省政府與中科院列入鋼鐵轉型升級和拉動裝備制造產業鏈發展的示范項目。 中科院金屬所山東技術中心的建立,開辟了院企合作的新模式,不僅為山東鋼鐵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也為科研院所改革轉型探索了新路子。該中心先后與天潤曲軸、金雷風電、伊萊特重工、萊蕪鍛壓、威海鍛壓、山東鋼鐵等聯合,形成了高均質大型柴油機曲軸、大型風力發電用高端風機主軸、大型壓力容器優質鍛件、高品質海洋平臺寬厚板、高性能模具鋼產品等高端裝備用高品質特殊鋼產品制造產業鏈條。記者在會議現場聽到了很多鮮活的創新事例:鐵路連鑄工藝車軸鋼坯,企業估計從研發到取得用戶認可需要五六年時間。院企合作攻關,僅半年時間就完成了該產品從研發到用戶認證的全過程,其質量指標超出用戶預期。鐵路剎車制動梁,原來用進口材料需要進行熱處理,影響了產品精度。院企合作生產出新產品,不需熱處理直接裝配,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企業成為國內獨家供貨商。 記者獲悉,中科院金屬所與西王特鋼將在目前全面合作的基礎上,再簽訂十年合作協議。山東鋼鐵日照精品鋼基地、伊萊特重工、天潤曲軸等企業,也都與中科院金屬所商定了更密切的合作。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