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兩會召開的前夕,有來自財政部的相關線人對電車匯表示,以2016年我國推廣50.7萬輛的新能源汽車數字預估,單單這個數量需要調動的國家財政補貼就動輒千億之多。 沒錯,小編沒有算錯,千億! 那么,中央政府在每年的財政預算中,是怎樣安排這筆補貼款的呢? 首先,主管部門會根據專業機構(諸如工信部、汽車協會、學會等)提供的銷量預估值,來明確本年度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的總體預算。以2017年為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全年推廣預期是80萬輛,那么中央政府則會將這80萬輛涉及的財政補貼資金下放至財政部儲備。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實際推廣的數量和80萬輛存在偏差呢?比80萬輛小,財政預算可以覆蓋;那么如果大于80萬輛,甚至遠遠超過80萬輛呢?結果自然有兩個: 1、主管部門協調中央追加補貼預算; 2、補貼政策再生變數; 回顧2015年,我國37.92萬輛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數字,是2013-2014年度(7.85萬輛)推廣數字的整整4.8倍,結果顯而易見。由于部分“磚”家的“拍腦袋”政策,加之無數企業唯補貼推廣論,同樣導致了兩個結果: 1、中央財政取消了針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預撥付制度; 2、補貼政策的調整結果直到2016年底才得以發布; 而上述的一切,無疑構成了新能源車型推薦目錄的發布邏輯。事故少、產品好、推廣多、納稅多的名優企業,其車型自然成為了推薦目錄的主力;反之,想要再申請進入推薦目錄,工信部的指揮棒可以解決車輛納入序列的問題,但補貼始終還要財政部主導清算和發放。適當收緊推薦目錄,完全符合市場引導和國家補貼退坡的大方向,因此,電車匯此前有關“推薦目錄按季發放”的報道絕非空穴來風。 就在今晨9時,新任財政部部長肖捷、部長助理戴柏華就“財政工作和財稅改革”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在提到新能源汽車補貼時:
問:對新能源汽車騙補有何看法?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調整完善后,補貼大幅度退坡,對該產業有何影響? 肖捷:對于新能源汽車騙補問題,首先告訴大家,財政補貼資金不是唐僧肉,對于騙補問題,財政部歷來高度重視。財政部已經對部分騙補企業進行了公開通報,依法進行了從嚴的處罰,已經追回資金約23億元,對有問題車輛不再補貼,對閑置車輛也暫緩清算,發現問題的車企正在采取措施進行整改。相關企業正在采取措施,認真整改相關問題。 借此機會,我也想在說明一下,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國,去年的產銷量,已經分別超過了50萬輛,為了讓市場能夠對新技術,新產業和新業態有一個適應期,在一定時期內實行適當的補助政策,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是必要的。正是因為多年來財政政策的引導,以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才能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壯大。 去年財政部與有關部門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確實作了調整,主要是降低了補貼標準,同時也設置了補貼上限,還提高了準入門檻。 進行政策調整的目的,就是要形成扶優扶強的財政政策導向。這項政策有利于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同時,也可以有效防止出現市場扭曲現象。補貼標準下調后,政府部門正著手研究制定補貼退坡后的市場化激勵措施。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