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汽車訊 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培育壯大經濟新動能”作為2017年經濟工作的一個重要任務來部署。這表明:實體經濟在2017年的經濟轉型、產業升級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一年也將是中國的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決戰之年。
中國要成為強國,必須走實體經濟發展的道路。實業——是一個國家的強盛源頭。從過去的實業救國、實業興邦、再到實業是一個國家的經濟之本、國家之脊梁,人們對于實業從來也不吝嗇溢美之詞,更不會去否認實業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的重要意義。實體經濟要做好、做實、做強,最重要、最核心的還是企業自身要有競爭力。這既需要企業家的信念與堅持,還需要用技術支撐品牌、用品質支撐品牌、用創新支撐品牌并持續用力,中國經濟在世界經濟復雜調整和可能的繼發動蕩期中穩中有進,才能真正有底氣、有希望。 “2017年,華晨汽車要以自我革新的勇氣和態度,打造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的戰略體系,突破重圍,實現跨越。”在2017年的華晨集團商務大會上,祁玉民如是說。
作為中國汽車工業自主品牌領域的一支生力軍,在全球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洪流中,又適逢“中國制造2025”和國家“十三五”規劃大戰略的實施。在祁玉民的帶領下,華晨汽車在“十三五”落地開局之年可謂是旗開得勝,滿載而歸。德國總理默克爾親臨華晨寶馬,為“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深度對接助威吶喊、榮登“2016中國企業500強榜單”第100位,成為遼寧省屬企業中唯一進入該排行榜百強的企業,另辟蹊徑布局專用車基地,“走出去”戰略進一步發展為“走進去”名揚海外市場……可以說,華晨汽車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取得了良好開局,創新營銷模式的一次次成功突破更是在汽車營銷領域界屈指可數。 踐行供給側結構改革 2016年6月,在中國訪問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專程前往沈陽,參觀華晨寶馬鐵西工廠,見證了華晨寶馬X1 xDrive 25Le插電式混動版車型的下線儀式,為中德合作成果助威、站臺。 華晨與寶馬的合作,創造了兩個奇跡。第一,華晨是中國汽車工業市場開放以來唯一一個成功實現市場換技術的企業;第二,互為唯一合作伙伴這一深度合作模式,在國內汽車行業內絕無僅有,這也成為了雙方未來數十年更加深入合作的定海神針,可以說這完全是德國寶馬對華晨汽車、對中國汽車市場的高度認可。
自2013年開始,寶馬先后授權華晨生產擁有歐六排放標準的N20發動機以及王子系列發動機,這是寶馬第一次授權體系外企業生產寶馬發動機,標志著華晨汽車成為中國汽車行業唯一一家實現“市場換技術”的汽車企業。如今,繼N20項目后華晨汽車集團與德國寶馬集團及奧地利麥格納斯泰爾公司共同研發的M8x平臺即將落地。M8x平臺是華晨汽車集團新開發的一個全新的模塊化平臺,該平臺使華晨具備擴展衍生系列化中高端戰略車型的能力。第一款車將設定在中華品牌旗下,搭載寶馬王子1.6L發動機,定位為A+級SUV預計在2018年上市,該車的上市將全面提升華晨汽車自主產品的核心競爭能力,同時為提升品牌形象,實現自主高端戰略奠定良好基礎。 從默克爾親自坐鎮華晨寶馬到M8x項目的落地開花,這既是對中德兩國企業界最成功聯姻的高度肯定,也為下一步實現“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深度對接樹立了信心,華晨將持續不斷的學習和借鑒德國 “工業4.0”經驗,與中國汽車制造工業現狀相結合,全面深入踐行“中國制造2025”戰略,為提振東北實體經濟傾力而為。 落實踐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 2016年5月,華晨汽車與伊朗塞帕集團在德黑蘭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華晨汽車2017年—2019年三年間,將在伊朗生產并銷售12萬輛中華轎車系列產品。在2017年—2021年五年間在伊朗生產并銷售2萬輛金杯大海獅商務車,出口額合計約12.7億美元。預計到2019年,華晨汽車在伊朗的產能將達到年生產12萬輛中華轎車和1萬輛金杯大海獅的規模。 對于華晨汽車來說,與伊朗塞帕集團的成功合作,是華晨汽車踐行國家“一帶一路”政策,拓展海外戰略,加速國際化合作,走向國際市場邁出的堅實一步。對于中國汽車工業來說,這是中國汽車品牌走向國際化的一個成功典范,為更多的中國自主品牌走出國門提供了寶貴的可借鑒經驗,華晨汽車是一個很不錯的學習發展樣本。 而雙方于2016年5月再次簽署備忘錄這一事實,再一次驗證了雙方的合作發展是成功的、潛力巨大、機會更多,已經進入到了更深的層次和更高的水平,而華晨汽車也已經將伊朗合作項目作為中東地區戰略性項目,為進一步開發、拓展“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提供有效的支撐跳板。 全力擴充業務增長點 創新是提振實體經濟的重要一環,在國內乘用車市場紅海一片的情況下,華晨汽車另辟蹊徑著手布局專用車市場,力求打造一個全新的業務增長點——華晨大連專用車應運而生。基地總投資20億美元,占地5.89平方公里,以“精準+平臺”的創新營銷模式,致力于打造世界首個以產業集群為特征的高端專用車基地,生產8大類專用車產品,產品暢銷國內外,同時還重點布局了國際貿易、進出口、汽車租賃等業務。 2016年,華晨專用車與港中旅集團等5家央企、甘肅蘭石集團等10余家地方領軍企業集團、滴滴出行、首汽租車等近40家行業龍頭簽訂協議,完成了多筆大批量訂單。預計在整個“十三五”期間,華晨專用車板塊將累計實現利潤50億元,成為集團“六大利潤增長點”之首,圍繞“自主創新發展+加速器”,即專用車(改裝車)、新能源、出口貿易、零部件、物流+“加速器”六個重點業務功能,實施產業布局,將業務增長點切實落實到實體經濟中去。 深化資本創新優勢 通過深化資本創新,企業的血脈被打通。“十二五”期間,華晨集團通過發揮產融結合優勢,加大資本運作力度,在香港資本市場以5億元人民幣增持的華晨中國股票,累計獲得超過100億元港幣的收益,同時實現國有資產增值數百億元人民幣,為自主品牌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金支持。 而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方面,華晨汽車通過大膽嘗試和東方鑫源控股攜手,實踐大型國企與民營企業跨省合作,打破常規組建的華晨鑫源是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一次重大突破。2012年,華晨鑫源重慶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落戶重慶。自此,華晨鑫源駛上發展快車道,連續年均產銷增長達50%,旗下擁有SWM斯威汽車——乘用車品牌(SUV、MPV、新能源汽車等)和華晨金杯——多功能汽車品牌(MPV、SUV、微客、微卡等),在意大利米蘭、重慶都建有設計中心和研發中心,銷售、服務網絡覆蓋全國,乃至意大利、巴西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混合所有制效果顯著。 隨著“十三五”宏偉藍圖的打開,創新、健康、發展的華晨汽車正在漸露崢嶸。未來,華晨汽車還將繼續圍繞品牌、技術、規模效益三大目標,通過營銷創新、改革創新、技術創新,全面優化企業生產、營銷管理,提升產品品質、深化品牌內涵,以制造服務業為主,全力拓展汽車MALL、汽車拆解與零部件再制造、汽車后市場、資本運營等業務增長點,激發和增強企業動力、活力、競爭力,實現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的轉變。 到“十三五”末,華晨汽車將實現年整車產銷150萬輛,發動機160萬臺,年收入超過3000億元,年利稅總額超過500億元的企業規模;在“非洲、西亞、中南美洲+東歐”等建立海外生產基地,全面展開海外市場布局,實現出口占整車銷售20%以上的目標。同時,破解互聯網技術、新能源技術以及汽車安全技術,全力推動中華、華頌、金杯三大品牌在品牌力、產品力、營銷力層面的競爭力提升, 力爭成為汽車行業自主品牌領域里“中國制造2025”的代言人。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