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將極大地提升和擴展人類的能力邊界,對促進技術創新、提升國家競爭優勢,乃至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如今,人工智能即將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同時將讓醫療、智能家居、無人駕駛三大行業的發展直接受益。 回顧新中國經濟史,我國曾經依靠資源、資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支撐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規模擴展,但這已經成為過去。加快從要素驅動發展向創新驅動發展的轉變,人工智能是個靠譜的解決方案。 十年前,《國家“十一五”基礎研究發展規劃》中曾經提及到“人工智能”,但僅僅作為與計算科學的分支學科之一。十年后的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各大財經峰會、科技論壇的主題,甚至成為了人們茶余飯后常見的話題。而且人工智能技術在應用方面取得了令人嘆為觀止的地步,并已經滲透到生活的角角落落。例如,無人駕駛汽車、語音識別、機器人等. 人工智能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 2016年7月,在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人工智能被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中的一項列入規劃。在該規劃中,政府對“人工智能”做出了重要的表述:重點發展大數據驅動的類人智能技術方法;突破以人為中心的人機物融合理論方法和關鍵技術,研制相關設備、工具和平臺;在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類人智能方向取得重要突破,實現類人視覺、類人聽覺、類人語言和類人思維,支撐智能產業的發展。 2017年1月10日,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中,科技部部長萬鋼透露目前正在編制人工智能的專項規劃,同時還在研究論證人工智能重大項目的立項工作。這一“重大項目”是指“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按照此前相關文件中的表述,被列入其中的項目體現了“國家戰略意圖”。 中國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司長秦勇說,在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15+1”中,有10項涉及高新領域,分別是: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國家網絡安全空間、深空探測及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智能電網、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大數據、智能制造和機器人、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以及正在醞釀的“人工智能2.0”。
在之前公布的“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打造人工智能基礎資源與創新平臺,人工智能產業體系、創新服務體系、標準化體系基本建立,基礎核心技術有所突破,總體技術和產業發展與國際同步,應用及系統級技術局部領先。對此,在人工智能上升至國家戰略階段以后,三大產業或將直接受益。 人工智能+醫療或率先落地 人工智能最大優勢在于計算能力的高效,尤其在數據密集型、知識密集型、腦力勞動密集型行業領域。與互聯網不同,人工智能對醫療領域的改造將是顛覆性的。方正證券近日發布的互聯網醫療深度報告就顯示,盡管安防和智能投顧最為火熱,但AI在醫療領域可能會率先落地。 在醫療領域,作為知名的人工智能產品,IBM Watson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它可以在17秒內閱讀3469本醫學專著、24.8萬篇論文,69種治療方案、61540次試驗數據、10.6萬份臨床報告;通過海量汲取醫學知識,包括300多份醫學期刊、200多種教科書及近1000萬頁文字,其在短時間內迅速成為腫瘤專家。 近兩年,醫療一直是谷歌、微軟、百度等互聯網大佬們爭相加碼布局的領域之一。以百度為例,其在醫療業務方面布局多年,不僅之前組建了百度醫療事業部,在百度研究院成立專門技術團隊研發了人工智能領域的重量級產品-百度醫療大腦,而且還在最近幾年大量投資醫療領域的創業公司。 2017年開年,人工智能領域世界級的技術權威陸奇接受了百度的“托孤”,隨之而來的消息是,百度將以百度醫療大腦為核心并裁撤醫療事業部。顯然,人工智能+醫療已經成為百度的第一個突破口。 人工智能+智能家居才是完成態 2017年將是人工智能從前沿科技走進實用的重要一年,其中人工智能+智能家居充滿了想象空間。智能家居經過2016年的高潮和低谷,2017年或拉開人工智能結合新篇章。 智能家居出現至今已有幾十年時間,至今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單品的智能化,即將所有家居連接到人的手機上,由App遠程控制所有電器。第二階段是智能互動,即是兩個或N個電器智能化可以聯動起來。現如今,業內普遍認為,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第三階段逐漸映入人的眼簾,完全人工智能化的智能家居將實現全自動、自學習、自感知的智能家居系統。 人工智能化的智能家居將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不是任何一家公司或聯盟獨立即可搞定,它需要一個發號施令的人工智能中樞,還要有攝像頭、電機、處理器、通訊芯片等硬件設施,以及神經網絡、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語言和圖像理解、遺傳編程等多領域的集成。 因而,智能家居作為與人三分之一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將是人工智能重點的發展方向,它將包含的不是哪幾種技術,而是整個人工智能成果的集成。雖然如今的智能家居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尚在混戰的初期,隨著市場看不見的手優勝劣汰,一個更智能的未來或將在不遠的將來出現。 人工智能+無人駕駛重新定義人車關系 對于汽車行業而言,無人駕駛不僅僅是要打造獨立的智能機器,更關鍵是如何以人工智能為大腦,結合智能交通發展帶來全新產業生態,這也將重新定義未來人與汽車關系。 目前具備無人駕駛技術的車輛在行駛時大多要依靠3D地圖反饋的信息來判斷實時路況,不但總出差錯,而且需要經常進行大量的數據更新,也因此目前大多數無人駕駛系統其實只能算輔助駕駛系統。 無人駕駛汽車關鍵技術包括高精度地圖、高精度導航系統、傳感器系統、智能感知算法、車輛控制系統、高級人工智能等。因而,無人車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人工智能的應用,它用一臺電腦加上輪子,來實現司機所能夠做的事情,能夠看得明白、聽得到,能夠理解并且處理大數據。 避險保障是保證無人駕駛車輛安全的先覺因素,目前看來最佳的解決方案是通過硬件判斷車輛與他物的距離和可能碰撞速度,從而指揮駕駛體系完成躲避。精準行駛是保證車輛可以完成交通目的的技術和硬件體系,主要的是基于地圖和GPS、車輛感知的路線判定。另外智能變速,地形模塊也很重要。 其實,在不斷迸發的技術創新中,汽車行業正在一點點釋放新的價值。人工智能不僅顛覆了汽車行業,而且顛覆了人車關系、車車關系的重構。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