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猜中了開頭,卻料想不到結局,況且還沒到結局!奧迪“再合資”的糾葛和復雜,不亞于任何一部“宮廷大戲”,來自奧迪、一汽、上汽,經銷商,甚至企業背后的地方政府,都是戲中主角,環環相繞,絲絲入扣。 就在昨日(2017年2月16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CADA)奧迪經銷商聯會宣告成立,發表《三亞聲明》,并很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五點共識”,為奧迪“再合資”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條件:實現2020戰略,完成年銷100萬輛目標后,再做“探討”。 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一直密切關注奧迪“再合資”的進程,并先后發表三個專題,接近30篇原創報道。為了讓大家更全面、清晰、有序地了解奧迪“再合資”發展進程,特別整理此前相關報道的核心要點,以饗諸位。
>疑竇叢生 撲朔迷離 2016年11月初,從一條疑點重重、謬誤一再,幾乎到了并不可信的傳言,再到兩張沒有時間、地點、內容的所謂“簽約”照片,奧迪“再合資”事件的由來本身就詭異至極。 當奧迪“再合資”的傳聞漸已成勢,中國經濟網記者于2016年11月9日發表《三大案例警示“再合資” 奧迪會不會“冒傻氣”》 。以中國汽車合資合作史上三個最具典型性意義的案例,判斷來中國市場30年的奧迪不會輕易“冒傻氣”,也算是為奧迪及其潛在伙伴提個醒兒。 隨后,中國經濟網記者根據國家《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做出判斷,奧迪根本沒有資格與中國企業談合資,并認為此事不過是一個“善意的玩笑”(《漏洞百出 奧迪"再合資"不過是個善意玩笑?》)。此后,各種跟進的報道大都談及奧迪如何“繞過”產業政策…… >簽署合資備忘錄 就在人們進一步質疑奧迪“再合資”的真實性時,兩張沒有時間、沒有地點、沒有具體內容的“三無”照片流出,瞬間引爆媒體,出現各種猜測。中國經濟網記者迅速跟進,在作出報道的同時,發出質疑并預見最終的結果,曉之以利害(《上汽大眾與奧迪簽署合作協議 兩大懸疑待解》、《奧迪的1+1算術題,卻讓寶馬奔馳輕易勝出?》)。著名門戶網站也向中國經濟網記者約稿,進一步擴大了本網的影響力。
2016年11月11日,上汽集團發布公告稱,與大眾汽車集團在狼堡簽署諒解備忘錄,引進奧迪品牌產品進行制造和銷售。雖然一時澄清了“三無”照片,但也讓事態發展再度升溫。 >廣州車展海茲曼問答 “三無”照片的流出,也讓“畫中人”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而身為德國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的海茲曼,必定要被推上風口浪尖。當一大波記者帶著一大串疑問,來到廣州車展前的大眾高管訪談間,連珠炮似的問題噴涌而出。
德國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接受專訪 面對中國記者的提問,海茲曼教授連連語出驚人。如“已向一汽‘吹風’”;“都是機遇,沒有風險”;“對一汽、一汽-大眾沒有絲毫損害”;以及“奧迪經銷商可能有些‘誤解’”等等……為此,中國經濟網記者在車展媒體日一大早發出《海茲曼:奧迪與上汽談判前已向一汽"吹風"》。 >佛山斡旋 不歡而散 2016年11月22日,奧迪公司與中國奧迪經銷商代表在廣州佛山展開對話(談判),雙方針對奧迪“再合資”事宜、經銷商盈利等問題展開討論,但最終不歡而散,事態已經發展到“一方限定時間,另一方則離席而去”……中國經濟網記者以《奧迪和經銷商,為品牌合則兩利,合則共贏》為題,力勸雙方和為貴、合雙贏。
2016年11月23日,中國經濟網記者以《消除誤解,避免誤判 奧迪和經銷商應更理智》 ,再次吁請雙方理性、克制,盡可能真正讀懂對方,以避免做出傷人傷己的誤判…… >陳虹表態 “不會變化” 2016年12月1日,在上汽集團2016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上,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回答股東提問時明確表示:“關于上汽和奧迪合作,炒作得厲害。但沒什么大不了,不會有什么變化,合作具體細節和內容還在蹉商中,合適時會對外公布。” 事實上,即便大眾透露出如此明確的消息,我們也曾經天真地以為我們的大型國有汽車集團,怎么會為某一個外資品牌迷離了雙眼。因此就有了《肩負兩大國家戰略,陳虹哪還有心思“再合資”》一文,認為自主品牌發展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兩大國家戰略當前,作為上汽掌門人的陳虹,應該不會為某一個品牌(哪怕是奧迪)而分神兒。 >《一汽、奧迪十年商業計劃》簽署 2017年1月16日,一汽集團與奧迪公司在長春正式簽署《一汽、奧迪十年商業計劃》,雙方將在21項核心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此次簽約,中德雙方對于一汽、奧迪未來十年的戰略發展計劃已經達成高度共識,進一步鞏固中國一汽與德國大眾以及奧迪公司之間的長期合作伙伴關系。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第一時間獲得信息,并率先做出報道,取得行業領先。
而就在《一汽、奧迪十年商業計劃》簽署前兩天,網上流傳的“一封由奧迪中國總經理魏永新簽署的內部絕密文件”透露,“正式同意暫停與上汽集團關于銷售和網絡談判”,并將“確保現有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網絡現有和未來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提高奧迪銷售事業部區域銷售網絡經營管理能力”。中國經濟網在《濤濤不絕:經銷商改寫歷史,廠商成“夫妻”》提出,奧迪方面的“懸崖勒馬”,無疑將可能因此事件造成的傷害降到了最小,不論是對經銷商,還是對奧迪品牌,以及中外方合作伙伴。 >海茲曼發聲 “再合資”今年沒戲 就在《一汽、奧迪十年商業計劃》正式簽署的第二天(2017年1月17日),大眾中國召開新聞發布會,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教授在回答中國經濟網記者提問時,明確表示:“奧迪和上汽的合作事宜,今年不會有任何行動,我可以明確地表示,無論在哪一方面。” 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在發布會期間,第一時間發出報道《奧迪與上汽今年“沒戲” 推進“十年商業計劃”最重要》,隨著海茲曼的表態,算是為奧迪“再合資”在今年畫上一個休止符。 不僅如此,1月17日當天早晨,中國經濟網記者發表了《迷途知返?奧迪后院救火,一汽從容應對》一文,對整個事件的各方表現進行了梳理,強調指出:一汽、奧迪各有所長,有的內斂一些、有的外露一些,總之是雙方共同抱大了合資企業的奧迪事業,過去如此,未來更是如此。 >聯會成立 發表《三亞聲明》 就在昨日(2017年2月16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CADA)奧迪經銷商聯會宣告成立,發表《三亞聲明》,并很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五點共識”,為奧迪“再合資”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條件:實現2020戰略,完成年銷100萬輛目標后,再做“探討”。
“五點共識”中還談及了經銷商盈利、渠道建設以及授權時長等話題,全面表達了奧迪經銷商“長期、和諧和共贏”的戰略發展理念。從多個角度表達了對“再合資”項目“延期”的觀點,無論是技巧性的、還是戰略性的。 另外,在奧迪“再合資”事件發展進程中,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還通過采訪、梳理文獻,結合相關案例,從多個維度展開分析和論證。并陸續發表《徐秉金:奧迪讓中方惡性競爭,坐收漁翁之利》、《風口浪尖 甚囂塵上 讓人們重新認知與審視奧迪》、《中經網車評:奧迪學會尊重、自重,才有未來》等文章。并從《奧迪在華20年》一書中找出奧迪進入中國市場始末,幫助讀者了解相關史實和真相,有助于對“奧迪與上汽‘再合資’”事件的深入了解。先后發表的《新聞溯源之一:奧迪當年是怎么來到中國的》、《新聞溯源之二:60%對40%股比因何而來》和《新聞溯源之三:奧迪10%股份與“話語權”》敘述了奧迪如何進入中國市場和一汽-大眾60%對40%(其中奧迪占10%)股比結構的史實等信息... 或許三個專題,接近30篇原創報道,還不足以詳解奧迪“再合資”,中國經濟網汽車頻道仍會密切關注、持續跟進,力爭以產業利益、行業發展的大視野,去報道、分析和評論。生命不息,報道不止!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