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簡稱:行動計劃)的通知指出,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突破制造業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據了解,該項行動計劃在《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的實施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制造業發展形勢、任務和要求而制定。《行動計劃》指出,新興領域異軍突起,結構調整成效顯著。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等產業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位居全球前列,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 劍指制造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當前,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的形勢錯綜復雜。從全球看,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制造業回歸”步伐加快,發展中國家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從國內看,我國制造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尚未根本解決。 根據《行動規劃》總體要求,推動制造業發展要堅持創新驅動、堅持市場主導、堅持質量為先、堅持重點突破。到“十三五”末,軌道交通裝備等制造業重點領域突破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領軍企業,打造一批中國制造的知名品牌,創建一批國際公認的中國標準,制造業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產品質量大幅提高、綜合素質顯著增強。 此外《行動計劃》指出,在以智能汽車、新材料、制造業智能化等為代表的重點領域,組織實施關鍵技術產業化專項計劃。 推動智能汽車關鍵技術產業化 “與發達國家相比,傳感器、車載芯片、中央處理器、車載操作系統等都是我國的短板和弱項。”業內專家指出,智能化是全球汽車產業新一輪變革的趨勢。發展智能汽車,有利于培育智能經濟、構建智能社會、建設智能強國。 《行動計劃》指出,產業化的重點任務分別是:1、開展智能汽車基礎共性技術研發;2、開展智能汽車信息安全和測試評價技術攻關;3、提升智能汽車關鍵軟硬件水平;4、加強智能汽車創新能力建設;5、推進智能汽車軍民融合發展。 《行動計劃》指出,建設智能汽車基礎技術體系和數據庫,重點研發汽車與通信等領域交叉融合的技術架構,環境感知等汽車人工智能基礎技術,自然語音識別等人機交互及人機共駕技術,數據采集等大數據技術,加快建設覆蓋全國的智能汽車典型場景庫和大數據基礎系統。 另外,突破智能汽車關鍵共性技術,重點研發新型智能終端模塊、多核異構智能計算平臺技術、全天候復雜交通場景高精度定位和地圖技術、傳感器融合感知技術、車用無線通信關鍵技術、基礎云控平臺技術等。 在智能汽車產業鏈薄弱領域和關鍵環節,《行動計劃》強調,重點加強傳感器、車載芯片與中央處理器、車載操作系統、無線通信設備、以及北斗高精度定位裝置等產品開發與產業化。加強輔助智能駕駛系統在整車上批量化、集成化示范應用。 與此同時,《行動計劃》進一步要求,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研發機構,優化創新能力布局,建設智能汽車創新合作生態。此外,建立軍民融合創新中心,實施軍民融合重點專項,開展軍民聯合攻關,推動科技成果相互轉化。 整合資源 給予多方政策支持 《行動計劃》指出,整合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多方資源,積極開展標準的制修訂、評估、試點、驗證、宣貫和推廣應用工作,積極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同時,充分利用現有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支持重點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和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建設。 在金融政策支持方面,積極發揮政策性金融和商業金融的優勢,利用貸款貼息、擔保等方式,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行動計劃實施的信貸支持,合理確定貸款利率。在國際合作方面,落實“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推動建立國際對話交流平臺,構建國際合作長效機制。 《行動計劃》指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行動計劃以3年為一個周期滾動實施。另外,為確保行動計劃順利實施、有序推進,還將逐一制定出臺各重點領域突破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實施方案。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