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蔚來汽車之后,又有一家互聯網車企宣布即將進入量產階段。10月13日,海馬汽車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海馬汽車有限公司與小鵬汽車簽署了框架協議,雙方將合作開展研發、生產、銷售小鵬新能源汽車。 公告內容顯示,小鵬汽車將授權海馬汽車有限公司使用其商標和相關技術,生產協議產品。雙方初步確定協議產品的生產產能為5萬輛/年,首款協議產品預計將于2017年年底前量產。 互聯網造車期中考,有幾家能及格? 2014年,互聯網造(電動)車成為一股浪潮。這股熱度一直持續到2016年年底,直到樂視汽車“倒下”這盆冷水兜投蓋臉的澆下。 據華夏能源網(hxny100)記者統計,在如今幾家頗具規模的“互聯網造車”企業中,絕大多數成立時間都集中在14—15年之間。2016年和今年幾乎都沒有新的玩家入場。 如今,汽車行業開始回歸了理性看到互聯網造車的階段,更愿意用“能否順利量產”這一標準來評定一個互聯網造車企業是否靠譜。 根據各家企業當時發布的戰略安排,17年—18年,是這股造車新勢力的集中爆發期,也是“互聯網造車”企業交出“期中考試成績單”的重要時間節點。 在這幾家頗具規模的“互聯網造車”企業中,除了樂視汽車受到樂視體系的影響,可能“流產”,其它幾家公司都公布了首款車型的上市時間,已經推出產品的企業也占一半以上。 第一梯隊:首批量產車即將下線 表現好的車企,小鵬汽車、蔚來汽車可以算作代表。在小鵬汽車牽手海馬汽車之后,10月12日小鵬汽車在鄭州海馬工廠下線了15輛量產車,全面進入量產、上市的沖刺階段。據悉,小鵬汽車會在今年試制出至少100輛產品進行各項測試,并于年底推出正式量產車型。 對于小鵬汽車而言,此次下線的15輛量產車不僅是其量產車型首次亮相,也是其申請生產資質必不可少的一步。 根據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簽發的2015年第27號令《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中規定,要想獲得生產資質,必須具備試制不少于15輛樣車并符合規定的相關技術要求。 而和小鵬汽車同屬“成績合格”陣營的蔚來汽車。雖然量產車型還未正式發布,但在ES8之前,蔚來汽車曾造出9臺電動超跑EP9刷新了紐博格林北環記錄,這家定位高性能的智能電動汽車中國企業,曾吸引了許多海外報道。 在“高開高打”的戰略下,蔚來汽車一度被行業人士稱為“互聯網造車”領頭羊。據蔚來汽車提供的資料顯示,即將在今年12月16日上市的ES8,已經收到了近7000份訂單。 記者曾短時間接觸過ES8實車,從產品來看,蔚來汽車準備推出的首款量產車型,已經具備了和傳統車企對抗的能力。 蔚來汽車內部人士對他們首款產品信心滿滿:“我們的目標就是特斯拉,雖然我們首款量產車型售價不菲,但是我們可以保證,我們的產品在各方面性能上會和特斯拉持平,性價比也比特斯拉更高。” 第二梯隊:還未公布具體消息的車企和少量跳票者 在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之外,奇點汽車、前途汽車也都有自家產品,只是奇點汽車近期相對低調,并未發布有關任何車型的消息。 而前途K50從16年跳票至今,最終上市時間敲定在明年6月。這款電動超跑是否還會繼續跳票,我們不得而知。 關注點:“先代工,后建廠” 經過三年多的發展,如今小鵬汽車、蔚來汽車、奇點汽車等一批企業已經從談情懷理想發展到了比拼產品的階段。這些“互聯網”車企背后的生產模式,是它們產品最基礎的保障。 記者通過梳理這些企業背后的生產模式發現,“先期代工+后期自建工廠”,是這些新興造車勢力最常見的手段。 江淮汽車即蔚來汽車首款SUV車型的前期代工廠。根據此前的報道可知,ES8的量產將在蔚來江淮工廠中完成。在量產過程中,蔚來汽車會為江淮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同時也為合作車型提供零件和其他原料支持。而作為代工方的江淮汽車,車型量產以后主要負責量產車資質的申請及后續一系列的項目申報工作。 除去江淮代工,蔚來汽車在南京投資30億,建立南京工廠項目,其生產基地主要負責高性能電機及電控系統的制造。等到時機成熟時,蔚來汽車也很可能建設它自己的整車生產項目,并且將大概率選址南京。 此外,奇點汽車同樣采取了代工的模式。 去年,在奇點汽車發布會上,創始人沈海寅:“奇點汽車已與國內一家主機廠達成合作,iS6首批量產車型將以代工的形式下線。同時,奇點汽車與安徽省銅陵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了奇點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項目總投資80億元,產能為20萬輛,該產業園將在今年內開始建設。未來,奇點汽車制造將逐步有代工向自產過渡。” 時至今日,小鵬汽車也選擇海馬代工,同時宣布將投資100億在肇慶市高新區落成整車生產基地。 造成這種商業模式的客觀原因是? 蔚來汽車、奇點汽車、小鵬汽車,這些“互聯網造車”公司無一例外,都選擇了先期代工+后期自建工廠的生產方式,原因是什么? 客觀原因一:無資質 實際上,大部分互聯網造車企業還不具備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自家“工廠”。 借用沈海寅在發布會中的話,互聯網造車企業正面臨這樣的困境:“目前,奇點汽車并未拿到新能源車生產資質,只能通過代工的方式進行先期生產。奇點汽車的生產工廠還處于手續審批階段,尚未開工建設,如果不代工生產,就無法趕上首款車型量產的時間節點。” 據記者了解,在這些“互聯網造車”企業中,只有前途汽車擁有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因此,它也沒有選擇代工,而是直接投資20億,在蘇州新區科技城建設了作為新興造車公司中真正意義上的首個新建工廠。 客觀原因二:競爭激烈 從現實來看,互聯網造車企業選擇先期代工+后期自建工廠的生產模式,是眼下最好的選擇。 第一,爭速度。 在競爭日益激勵的汽車市場,產品是一家企業“話語權”的絕對體現。盡快推出符合市場、符合消費者口味的量產車型,是每一家“互聯網造車”企業的當務之急,時間就是一切,在這里更為明顯,相比自建工廠而言,代工顯然更加符合實際,也更為便捷。 第二,保質量。 對于絕大多數“互聯網造車”企業而言,首款量產車型的質量如何,決定了其能否在這場新興造車運動中存活下來。前期自建工廠,很有可能分散企業研發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現階段,這些新興造車公司最為主要的工作還是產品研發,選取成熟的傳統車企代工,可以最大限度保證產品質量。 第三,可持續發展。 前期代工在一定程度上只是為了應對“一時之需”,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擁有了一定市場占有率,為了更好發展,自建工廠就比代工更加符合實際,畢竟代工在產能方面受限,新興造車公司想要尋求“做大”、“做強”,只有將生產命脈掌握到自己手中才能達到目標。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