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汽車9月25日訊(記者 吳起龍)近日,又一家汽車企業和互聯網公司聯姻了。廣汽集團9月18日宣布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車聯網服務、智能駕駛、云平臺、大數據、汽車生態圈等多領域展開合作。在智能化的互聯網大潮之下,傳統造車企業與互聯網公司之間的距離被進一步拉近,“汽車+互聯網”模式正逐漸成為新常態。 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近日在例行發布會上宣布,我國已啟動國家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起草工作,將明確未來一個時期智能汽車發展的戰略方向、發展目標、主要路徑、重點任務、保障措施,并在戰略中提出近期行動計劃,確保盡早啟動、有序實施。 事實上,在汽車產業逐漸走向智能化、網聯化的道路上,很多傳統汽車廠商已經選出自己“中意”的對象,像北汽選擇與樂視合作;長安、東風分別牽手華為;吉利與中國移動聯姻;上汽分別與中國移動、華為、阿里、小米合作,欲搶占未來汽車市場高地。 而除了“汽車+互聯網”的模式以外,一批造車新勢力也催生出來,這些企業看準未來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的趨勢,自立門戶嘗試造車。業內認為,互聯網造車已從最初的PPT概念發布進入到產品量產階段;而政策門檻提高、投資機構與供應商態度趨嚴等外部環境的變化,正倒逼企業用產品證明實力。 汽車智能化是未來趨勢 造車新勢力顛覆傳統前先迎生存大考 “新興汽車公司的一個優勢是在汽車科技化的轉型大潮中,比傳統企業走得更快;同時還能夠為消費者提供一種全新的體驗。”一位互聯網造車相關業內人士如是說。 通過大舉進入汽車制造和新能源領域,互聯網造車企業一度站在風口、立于潮頭;更有企業曾立下豪言壯語,憑借互聯網等新技術3-5年將顛覆汽車行業。 目前,在全球新勢力造車陣營中,業內認為硅谷的特斯拉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雖然其存在很多不足,但仍暫時以“顛覆者”的姿態走在了傳統車企的前面。在中國,伴隨著互聯網浪潮的興起,與美國特斯拉一枝獨秀的狀況不同,國內的互聯網造車企業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包括奇點汽車、威馬、車和家、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近10家。 有分析認為,互聯網造車已經從最初的PPT概念發布、情懷宣講進入到產品量產階段;而政策門檻提高、投資機構與供應商態度趨嚴等外部環境的變化,正倒逼車企新勢力盡快拿出真實產品,向各方證明。 據中國網汽車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多款新勢力車企的產品即將量產或交付用戶。比如,蔚來汽車7座SUV NIO ES8計劃于2017年第四季度上市,2018年第一季度向用戶交付;奇點汽車計劃2017年年底實現首款電動車iS6小批量生產;小鵬汽車同樣計劃于2017年交付首批產品;威馬汽車計劃首款產品2018年在溫州下線;車和家首款面向短途出行的兩排四座SEV車型,計劃于2018年上市;游俠量產版車型YOUXIA X投產時間也計劃在2018年。 針對互聯網企業紛紛涉足造車領域,業內普遍認為,汽車電動化、智能化已成未來趨勢,互聯網企業出于布局新領域、拓展本身業務等考慮,跨行業發力汽車制造本無可厚非。但陷入資金困境的樂視汽車可能只是其中一個極端案例,但也在很大程度上警示著互聯網造車企業。 分析人士指出,汽車制造屬資金、技術密集型,長產業鏈行業,對于缺乏造車經驗的互聯網企業,如何取得造車資質,并有大量資金保證量產繼而實現盈利,都是造車新勢力需要邁過的坎。造車新勢力在產品真正走向市場之前,首先要面對的或許是自身的生存大考,而后才能談對傳統行業的顛覆。 “汽車+互聯網”模式漸成新常態 傳統汽車廠商和互聯網企業抱團前行 “汽車+互聯網”模式在行業智能化、電動化的大背景下,正逐漸成為一種新常態。日前,廣汽集團與騰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車聯網服務、智能駕駛、云平臺、大數據、汽車生態圈、智能網聯汽車營銷和宣傳等領域開展業務合作,同時探討在汽車電商平臺、汽車保險業務以及移動出行和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展資本合作,以共同推動雙方業務的發展。 關于此次合作,廣汽集團方面對中國網汽車記者表示,現階段廣汽與騰訊已簽署戰略框架協議,并將逐步落實相關合作細節;對于記者關心的近期和長遠期發展規劃,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尚處于探討階段。騰訊方面則對中國網汽車表示,業務團隊在努力加快各項合作內容的落地。 而具體到汽車智能網聯方面,有業內人士表示,廣汽之前在安卓上基于一級供應商有所積累,估計車機底層軟件由廣汽主導,而一些互聯網生態應用,比如微信、音樂等則由騰訊提供。 早在2014年7月,上汽集團與阿里巴巴就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采用“汽車+互聯網”模式,雙方在“互聯網汽車”和相關應用服務領域開展合作,以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互聯網汽車”及生態圈。據澎湃新聞報道,截至2017年8月,雙方合力打造的全球首款互聯網汽車榮威RX5,上市一年多累計銷售達23萬輛。同時,RX5搭載的YunOS也正在成為下一代智能汽車操作系統有力的競爭者。 隨著越來越多合作達成,傳統車企與互聯網造車新勢力的“對立”局面也逐漸發生了改變,此前高喊要顛覆傳統汽車行業的互聯網造車企業,如今有部分已經與傳統車企聯合,走上了“互聯網廠商+汽車廠商”的代工模式。 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造車新勢力加速布局汽車制造業的過程,不但可以幫助其減少“尚無資質”的困擾,還可以彌補汽車制造的短板;而對傳統車企來說,則可以獲得新技術、新思路。同時,通過合作雙方還可以降低各自的成本、提高效率,在合作的框架下各取所需。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