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收入449.5億元,同比增長42%;凈利潤22.6億元,同比增長近4倍,”這是比亞迪2016年上半年交給股民的答卷。就在這份答卷于8月28日公開披露后,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上向公司隔空喊話:“再好的業績,如果公司對我們股民一毛不拔,都是沒有任何用處。” 比亞迪方面當即回應,“會拔,而且不止一毛”。隨后,比亞迪通過了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67元(含稅)的決議。連續兩年未分紅的昔日“鐵公雞”,這一拔就是10億元。 電池技術和整合是最大優勢 比亞迪2016年半年報顯示,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約155.46億元,占集團總收入的比例增至34.58%;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的收入為約165.64億元,同比上升44.23%;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的收入約41.74億元,同比上升76.57%。上述三個業務占集團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3.82%、36.85%和9.29%。 可以看出,在汽車、電池兩大領域,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電池、電機、電控)尤其是電池技術正在支撐著其相關業務的發展。此前三星電子入股比亞迪,也是看中比亞迪的電池業務。為此,比亞迪共斥資110億元對旗下兩家子公司進行增資,用于對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和鐵動力鋰離子電池擴產項目,以期電池產能有望得到擴充,并帶動新能源車型的研發進度。 據一位接近比亞迪的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動力電池產能的持續擴張,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支持比亞迪新能源汽車事業的發展。目前,由于比亞迪前期已在全球范圍形成了集電池和整車為一體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使得公司在全球競爭中優勢明顯。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6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17.7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生產13.4萬輛,同比增長160.8%。而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動力電池將伴隨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產業化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電池企業出身的比亞迪顯然對此認識更為透徹,更懂得如何把動力電池做的更富性價比優勢。”上述人士對記者表示。事實上,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4.9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占比約為44.9%,達到2.2萬輛,同比增長超過3倍,約占我國同期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29%。這背后,是超過1540MWh的電池出貨量。 “比亞迪的電池暫時不會對外出售,我們要保持比亞迪在電池領域的領先地位。”近日,比亞迪總裁王傳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同時,他認為,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車企逐漸意識到電池業務的重要性,所有造新能源汽車的企業都會有自己的電池工廠。 此外,隨著新能源汽車占比的繼續提升,比亞迪預計2016年前三季度歸屬上市股東凈利潤將達37.4億元。業內認為,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將呈現上升趨勢,而SUV市場的崛起和SUV車型的熱銷將使得比亞迪繼續發力該細分市場。 布局智能出行和儲電領域 傳統燃油汽車方面,中國汽車市場增速放緩已成趨勢。然而,自主品牌SUV在多功能性、駕乘體驗和性價比表現等方面仍體現出明顯優勢,成為中國汽車市場成長的動力。這在比亞迪上半年的財報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單從銷量來看,2016年上半年對于比亞迪來說并太順利,前六個月比亞迪品牌累計銷售21.09萬輛,同比下降7.27%。距離第四名吉利汽車的銷量差距超過了7萬輛。 “今年上半年銷量下滑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比亞迪主力車型S7和F3銷量的大幅下滑。在我看來,比亞迪品牌調整了現階段的產品重心,資源傾向于新產品方面,因此2016年下半年,新能源車型將成為公司實現銷量增長的核心車型。”上述人士向記者表示。 另外,除了對于電池核心技術的不斷加碼,比亞迪的半年報中涉及了關于智能汽車領域的描述。據悉,目前比亞迪對智能駕駛基礎技術和應用技術仍在研究和開發當中,在智能汽車的感知、控制和執行領域均建立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 對此,比亞迪方面稱,集團已通過遠程控制和云服務等技術大幅提升汽車的智能化水平,包括自動泊車和自適應巡航在內的眾多智能駕駛技朮未來也將逐步應用,推動汽車由人工駕駛向智能駕駛的演進。 針對此前一直備受關注的儲能能源開發,在比亞迪半年報中也有所提及。公司稱,比亞迪的儲能業務已經處于加大力度開拓海外市場的階段,伴隨著產能利用率的提升及產品售價漸趨穩定,比亞迪太陽能業務將有望于期內實現轉虧為盈。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