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國家、行業的統計資料和海關進出口數據,從市場變化和經濟運行情況、對2016年情況的基本估計、企業關注和幾點看法三個部分介紹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市場變化和經濟運行分析情況。 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國內機床工具消費市場和行業經濟運行經歷了大起大落,堪稱跌宕起伏的過程。2015年無疑是全行業承受更大下行壓力的一年。與前幾年的整體下行相比,2015年的行業經濟運行還呈現如下新特征,即,下降幅度再度擴大、下行領域全面擴展、內外貿雙下降和全行業利潤狀況持續惡化。 從下行波及范圍看,2015年行業經濟下行幾乎波及全部分行業(僅磨料磨具除外)。除了下行最早、下行幅度最大的金屬切削機床分行業外,2015年金屬成形機床,工量具、功能部件和數控系統等分行業的下降幅度均顯著擴大。 從市場目標看,過去幾年的行業下行主要表現在國內市場,但出口市場還一直保持增長態勢,但是這種情況在2015年發生了變化。2015年1~10月,除數控系統分行業外,全行業其他7個分行業的出口全部為負增長。 從行業利潤水平看,由于連續幾年的經濟下行,相當部分行業企業的經營狀況已經趨于惡化。2015年1~10月,行業全部8個分行業的利潤總額均為負增長,且降幅很大。其中,金屬切削機床分行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54.9%。機床附件、工量具和數控裝置分行業的利潤總額也分別同比大幅下降91%、45.4%和35.7%。 綜合分析各方面的情況,結合機床工具制造業的自身特點,對2016年行業發展預期的基本估計可以概括為兩句話,即,“向好前景可期,轉型壓力加大”。現簡要分析如下: 1. 向好前景可期 大家知道,多年以來中國經濟宏觀調控的中心環節就是把握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大致平衡。我們注意到,去年底以來,盡管調結構的改革措施仍在不斷推出,但是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不斷加大,尤其是實體經濟的持續下滑,穩增長日益上升為宏觀調控的重心。事實上,從2014年11月下旬開始,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了新一輪的穩增長周期,其標志就是在間隔兩年以上時間之后,再次動用主要貨幣政策工具,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2014年11月22日至2015年10月24日),高密度地連續實施了6次降息和5次降準,從貨幣價格(降息)和貨幣總量(降準)兩個方面增加流動性,政策力度不可謂不強。我們注意到,這一輪高強度的貨幣政策實施,目的是十分明確的,就是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應該說政策效果是有限的,至少其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效果明顯弱于2012年那一輪貨幣政策實施。值得注意的是,至2015年11月,工業增加值增速已經下滑至6.1%,低于第三季度GDP增速(6.9%)。 非但如此,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同時,經濟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經濟運行的風險隱患也在明顯上升。具體表現為金融市場虛火上升,而實體經濟則無精打采。同時,金融領域的泡沫風險和實體經濟的失穩風險都在明顯上升。 現在的實際情況是,由于制造業普遍的產能過剩和房地產庫存高企,直接導致投資需求嚴重不足,而投資的持續低迷又必然導致經濟下行壓力的進一步加大,從而使得產能過剩的矛盾更顯突出。這似乎形成了一個環環相扣,相互制約的循環怪圈。 由此不難得出結論,在普遍產能過剩的背景下,主要著眼于擴大需求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效果已經非常有限,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刺激需求可能使問題變得更糟。因此,需要重新認識現階段中國經濟的主要矛盾,適度調整政策思路。 2. 轉型壓力加大 綜合各方面的信息,我們已經可以看得比較清楚,2016年不但是行業轉型調整的關鍵之年,同時還將是全行業面臨更大下行壓力的一年,至少有兩方面因素支持這一估計,一是全國經濟運行的實際走勢,二是2016年宏觀調控的政策取向。 機床工具制造業的顯著特征之一就是和固定資產投資關系十分密切。近年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呈現連續下滑走勢,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從2010年開始不斷下滑;其中,房地產投資增長速度從2011年開始不斷下滑;而相對滯后的制造業投資增長速度則從2012年開始呈持續下滑走勢(與機床工具行業市場和運行下滑完全同步)。至2015年10月末,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已經下滑至10.2%,其中制造業投資增長速度下滑至8.3%,房地產投資增長速度更是下滑至2%的超低水平。 穩增長必須穩投資,當務之急是扼制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的勢頭,而要達此目標,僅靠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來唱獨角戲肯定是不夠的,必須有效扼制制造業和房地產投資增速快速下滑勢頭,并使其重獲增長動力。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正視制造業產能過剩和房地產庫存高企的嚴重性,這是繞不過去的歷史關口。按照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布署,化解制造業產能過剩和消化房地產庫存將作為2016年經濟工作的兩個突出關鍵點,要集中力量加以突破。但是我們不能指望這些工作一蹴而就,更不能指望當年見效,因此我們估計2016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還將維持下滑走勢,至少2016年上半年將是這樣,這也必將為機床工具消費市場施加進一步的下行壓力。 我們必須注意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的提出,標志著決策層經濟工作思路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調整。這必將帶來政策和操作層面的許多變化。毫無疑問,上述調整和變化對我們行業和整個實體經濟而言都意味著新的環境改變,即,相對減弱的需求側刺激強度,更為堅決和力度更大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述環境改變一方面會為行業發展帶來長期利好,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短期陣痛。受此影響,經濟增長仍存在著進一步放緩的可能性。因此我們必須做好承受更大下行壓力的思想和行動準備。 還必須看到,2016年市場也可能出現一些新的亮點。比如,走出去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西部鐵路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會首先帶動高鐵、電力(包括核電)裝備的市場復蘇;再比如,2015年10月份汽車產銷量明顯回升,11月份產銷量創歷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還有國務院提出的2020年前對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等,所有這些更加精準的產業政策必然帶動相應領域的市場需求增長。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