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機床工具協會理事長、揚力集團董事長 林國富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三步走戰略的第一個10年行動綱領。裝備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也是我國的立國之本、強國之基。當前全球制造業發展格局產生深刻變化,我國經濟發展環境面臨嚴峻挑戰,作為裝備制造業主體的機床制造業,突出創新驅動、實施轉型發展,對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任務十分緊迫。 我國機床工業面臨大而不強態勢,產品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機床是裝備制造業的工作“母機”,機床工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和產業化地位的重要象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機床工業自“十五”時期以來,平均每年以30%的高增長率發展,推動我國連續10年成為世界第一機床消費大國,連續5年成為世界第一機床制造大國,連續10年成為世界最大的機床消費市場。 當前我國機床產業的總體現狀是大而不強。一方面是低端普通機床遍地開花、重復制造、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是高端精密機床制造工藝技術落后,國家重大裝備、重點行業應用機床基本依賴進口。究其原因,一是我國宏觀技術進步相對滯后。前10年,我國工業快速發展的主要拉動因素是持續強勁的國內市場需要,國家推動和企業自發技術進步與管理升級所發揮的拉動作用相對有限,深層次技術嚴重滯后,高水平創新成果與產業化比例極小,導致核心制造領域的關鍵設備主要依賴進口。二是我國經濟發展方式長期偏重于規模擴張。由于市場需求的強勁推動和經濟指標考核上的規模化導向,我國機床行業在“十五”至“十一五”期間普遍注重擴大產能,在規模擴張中的技術升級嚴重滯后,導致產品結構同質化,低檔機床產能嚴重過剩。 構建創新發展平臺,推動機床產業轉型升級 通過建廠50年的打拼,揚力集團現已形成壓力機、剪板機、折彎機、液壓機、數控沖床、激光切割機等六大系列、600多個品種的鍛壓設備制造體系。 延伸“116”工程營造鍛壓機床創新發展強力引擎。自“十一五”以來,揚力集團以“116”工程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深入推進產品和技術創新。揚力集團始于2010年的“116”工程,通過5年的創新升級、持續推進,其產品經歷了由外觀、噪音、穩定性等初期的局部改進,到導軌、曲軸、傳動裝置、控制系統等核心部件的功能性改變;產品檔次由國內先進水平的局部領先,推進到符合日本JIS一級精度和歐盟EN692安全要求的全面提升;產品的市場化運作由單機單臺設備的提供,到主、輔機連線配套,機械手、機器人聯手作業的多機連線、成套組合設備供應的客戶終端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 在“116”工程的強勢推動下,自“十一五”以來,揚力集團國內率先開發研制SHC系列三圓導柱高速精密壓力機、JM系列龍門高速精密壓力機、YL系列數控液壓剪板機等100多種高端產品。目前已擁有230多項新技術、新產品專利,獲得國家及省、市級科技進步獎15項,承擔部、省、市級科技計劃項目40多項。其中TS4-1500型閉式4點多功位壓力機進入世界500強的美國依萊克斯公司;YL34K-2500型數控液壓機投入上海大眾汽車大型覆蓋件配套廠。集團產銷額達30多億元的規模,已連續8年進入全國行業排頭兵企業。 智能型自動化連線裝備自成體系。面對汽車、機車、船舶、電力電器等高難度加工領域所需技術裝備進行優化設計,研發出數十種單機多功能設備和數十條具有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的自動化連線裝備。2015年年底,揚力集團舉辦的“116”產品優化成果發布會上,展出的10多條自動化成套裝備生產線包括:5400噸機器人自動化沖壓生產線+沖壓專用機器人系統;P2H-800重載精密高速級進模沖片生產線+閉式雙點高速精密壓力機+MAC4-800三合一送料機+落料機;YLM34K-125高速數控混合伺服液壓機生產線+高速數控混合伺服液壓機+ER16機器人等,充分展示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創新實力,彰顯了我國成型機床轉型發展、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成果。 模鍛制造單元及高精密鍛造生產線是國際金屬成型設備領域的節能、節材、高效率、高性能技術裝備。模鍛制造工藝與技術,在德國、日本起步早,技術相對成熟,應用比較廣泛,也是我國裝備制造領域迫切要求解決的三大核心技術之一。揚力集團通過多年的綜合攻關與核心技術研發,一舉攻克了熱模鍛壓力機及汽車輪轂軸承單元全自動鍛造生產線技術難關,國內首創的HFP2500T熱模鍛壓力機及首條汽車輪轂軸承單元全自動鍛造生產線,已成為國際汽車領域的第三代輪轂軸承換代產品應用裝備,在哈爾濱汽車軸承有限公司投放使用,為我國熱模鍛技術裝備進入國內外市場拓展了新領域、開創了新局面。 互聯網+揚力P-MES投入市場化運營。MES是國際通用的制造執行系統,揚力集團開發并實施應用的P-MES系統,則標志著揚力沖壓制造執行系統已成功投放市場應用。 該執行系統是基于“互聯網+”P-MES機床制造嵌入系統,通過大數據平臺和網絡終端,現場顯示企業生產過程運行情況,通過制造軟件,及時調整和配置生產要素,確保制造過程的規范化、程序化和產品工藝、技術與質量的精準化;而且還能隨產品配套銷售,通過P-MES制造執行系統與用戶實現互動,對售出產品進行應用終身監控和不良狀態診斷,并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生產指標體系調節與處理。 揚力精機公司通過適時開通MES和ERP網絡工程,整活了企業的生產要素,打通信息系統通道,以訂單為核心,協調技術、工藝、生產、裝備、檢驗、測試,提高流程執行效率,縮短產品生產周期,提升快速響應能力,加速資金周轉,以適應企業多系列、多品種定制產品和復雜多變的個性化產品生產構架。按照生產管理要素,優化物耗、品種、產量、質量、人均生產率,以數據化考核兼顧差異化和權重產品定制目標,規范生產與管理環節。 據統計,揚力精機公司常規產品規格多達120余種,全年定制機床產量達2000多臺套。通過兩年多的實踐,不但能保障各類常規產品的現貨供應,而且產品交貨期比過去縮短5~10天,有效地控制裝備現場無序投料與車間無序生產狀況,加快了物資周轉,減少零部件積壓,大幅度提高資金周轉率。 挑戰“工業4.0”時代,謀劃“十三五”轉型布局 最近召開的全國兩會,進一步要求加快實施“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戰略,對深入推進互聯網與傳統制造業深度整合,加快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推進,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揚力集團是我國鍛造設備制造領域的排頭兵企業,新世紀以來,特別是“十一五”以來,揚力面對全球經濟危機嚴峻形勢,持續推進產品創新和產業升級,堅持以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數控化、重型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戰略,通過實施產品轉型升級,企業的產銷規模、外貿出口額相繼保持全國領先地位。 經濟新常態下,如何提升我國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推進《中國制造2025》戰略目標的實施?揚力集團領導層認為,以德國“工業4.0”為標志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興起,國際迎來的以信息系統為基礎,以高度數字化、網絡化、機電融合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高潮迭起。瞄準德國“工業4.0”計劃,精心打造“中國制造2025”,加大對國民經濟、國防建設和人民生活休戚相關的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與船舶、汽車、節能環保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先發展,賦予“創新轉型,揚力快行”新內涵。 關于揚力集團今年和“十三五”期間產業轉型發展的目標思路,將圍繞五個方面深入推進: 一是充分發揮企業的省級金屬板材加工設備技術研究中心平臺作用,實施國際前沿技術、前瞻性產品與企業實用新型技術開發進行優勢疊加,進一步完善并建立健全企業的創新研發體制與機制,整合集團資源,深入產學研融合,努力在鍛壓成型機床的國際前沿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發方面獲重大突破。 二是整合企業五大事業群各科研機構的技術資源,按照揚力的產品分類,面向成形機床應用領域需求,完善工能配套體系,致力于開發從自動送料、自動轉換、自動剪切與自動沖壓成形相配套的柔性加工生產線,為市揚提供系統的技術解決方案和集成化配套體系。 三是按照國家機床工具行業“十三五”規劃要求,加快高檔數控系統和核心功能部件國產化研發與配套步伐,結合揚力產品的自身特點,努力在重型、液壓、激光切割等設備的數控系統以及成形機床的高精密滑塊、油缸、平衡缸、壓力離合器等核心功能部件的研發上求突破,致力于扭轉我國機床產業大而不強的落后局面。 四是繼續推進“116”工程,進一步加快傳統產品的轉型升級步伐。目前,“116”工程從早期的16個產品延伸到100多種創新型產品和面向不同行業的數十條全自動沖壓生產線,這些新產品已成長為面向國內外市場的主導產品,為發展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培植新的市場優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是實施以互聯網+P-MES為載體,努力提升企業信息網絡的數據化、流程化與協調化管控能力,優化企業的國際化管理水平,堅持在全球化產業競爭態勢下,保持企業的發展后勁兒和國內同行業領先地位。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