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國內民營汽車第一自主品牌,其博瑞最近頻頻被各大媒體“摘牌子”,但其新能源汽車,除了城市小代跑的康迪之外……呵呵。長安,CS35、CS75、逸動三大神車,國有自主一哥,但在新能源汽車的大戲班里,充其量是個資深票友。科力遠新能源,豐田鎳氫電池的供貨商,但鎳氫電池,算新能源么? 以鋰電為核心,純電動為突破口,國家“晚到超車”的大戰略下,哥三如今走到了一起——中國混動合伙人! 稍等,發展混合動力?這不是與純電路線不符。哥三是沖動之舉,還是深思熟慮,且聽車腦分析。 一、純電補貼4年后進入大限 根據國家2016-2020年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補助標準。2016年,純電動(續航里程R≥250km)5.5萬元,插電(純電續航R≥50km)是3萬元,兩者相差2.5萬元。2017年開始,純電為4.4萬元,插電為2.4萬元,兩者相差2萬元。從2019年開始,純電為2.2萬元,插電為1.2萬元,兩者相差1萬元。也就是說,到了2016年至2019年的4年間,純電動汽車的成本價格只有降到比插電式高2萬元的情況下(考慮到地方與國家1:1的補貼標準),出售價格上才有競爭力。反過來講,國家給了純電廠商大約4年的時間,使其續航里程、使用壽命、安全性、低溫性能接近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時間一到,不管是機電耦合,還是純電驅動,市場說了算,誰能抓住消費者,就是好貓。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 此外,鋰電技術發展來看,目前三元系、磷酸系等為正極的鋰電池系統在能量密度存在上限,發展空間極小,4年內想與燃油車或是混動在性能上掰手腕,估計只能上腳。而新一代的鋰硫、鋰空、液流等新型電池,4年內實現產業化裝配進車,那鐵樹不僅開花,都得結果了。加上,科力遠的CHS混合動力構型,適度提升蓄電池容量及改進電機功率,完全可以實現插電式升級。 二、油耗法規倒逼車企開啟混動模式 油耗限值 2015年1月,工信部發布《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和《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到2020年,乘用車平均油耗降至5.0升/100公里。 滿足油耗法規所需的純電動汽車產量 根據上圖公式,至2020年乘用車要實現5L/100km的標準,以目前傳統車油耗每年減少0.8%的速度計算,則2017年純電動(這里忽略了插電式的存在,若計算插電式數量將更大)約80萬輛,2020年約460萬輛,而2020年乘用車總產量為2890萬輛。即以目前燃油車技術改造的進程,車廠至少生產約16%的純電動車才能達標。目前純電動的性能水平的發展,從哪里獲取16%的市場!!!!!哪里來這么多純電消費者買單!!!!所以,華山另一條道,降低傳統燃油車油耗!目前最靠譜的傳統車油耗大幅降低的辦法就是混合動力,沒有之一!!! 當然,中國混動合伙人也還是存在問題,一是專用發動機、行星齒輪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外購,導致的成本上升及產品調試難度大;二是穩定性高、平穩性強的電控系統的開發;三是短期內如何獲取整車廠信任,拉到大筆資金,產出產品,占據市場。 發展混動,骨頭難啃,不啃也要啃。 還是祝中國混動合伙人一路走好!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