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產業是我國重點發展的戰略性基礎產業。經過六十多年飛速發展,目前國產軸承產業已經具備了較強的技術實力和生產能力。特別是“十二五”期間,國產軸承行業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態勢,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年遞增18.20%,國產軸承產量平均年遞增20.11%。國產軸承產業行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建成軸承強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另,根據相關數據表明,“十三五”期間國產軸承產業將延續穩步增長的態勢。不過我們更要清醒地意識到,國產軸承技術短缺、國產軸承質量保證體系不完整、國產軸承企業規模普遍較小以及國產軸承產業鏈不完整等問題仍是制約2016國產軸承產業發展的主要壁壘。為此,如何攻克這些壁壘勢必成了推動發展2016國產軸承產業的核心關鍵。 打破國產軸承技術壁壘,國產軸承企業需具備自主研發創新能力。 軸承產業是技術密集度較高的行業。 隨著我國機械行業整體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主機市場對軸承的精度、壽命和可靠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軸承廠商除具備相應的生產設備外,在選材、加工、熱處理、產品檢測上都要具備相應的技術能力,才能生產出質量合格的產品,因此軸承企業需要具備選材、加工、熱處理、檢測等全套技術能力。 而高端軸承如精密機床軸承、汽車軸承等,工作環境更加復雜,對軸承性能與可靠性的要求更為苛刻,因此軸承生產企業不僅工藝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求高,更應具備研發能力、創新能力及持續改進能力,才能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 打破國產軸承質量保證體系壁壘,國產軸承企業需建立完善的采購體系。 軸承的主機客戶對配套軸承的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要求很高,特別是有高端軸承需求的廠商如汽車整車與主機廠等,要保證產品質量長期穩定性與一致性,這需要建立強大的質量保證體系。為此,軸承生產廠商包括磨前產品生產企業,需要通過先期考察、質量體系認證、送樣、生產流程批準等程序,才能進入其采購體系,獲得大量的采購則需要更長的試用時間。 打破國產軸承產業規模和資金壁壘,國產軸承企業需具備較大的規模水平。 軸承產業屬于機械行業的分支行業,其生產需要采用鍛造、車加工、熱處理、磨加工、裝配等各類機械加工設備,隨著下游對軸承內在質量及加工精度的要求越來越高,生產上對精密設備及先進設備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為此,軸承產業本身已經屬于資金密度較高的行業。 另一方面,生產的規模效應在軸承行業具有重要作用,小規模廠商相對成本雖然較低,但由于資金、技術、管理、研發能力不足,只能在低水平下生產經營,質量、服務難以滿足客戶需求。為此,國產軸承企業要發展,需要先期投入較大的資金用于固定資產的建設及機器設備的采購,達到一定的規模及技術水平才能具備市場競爭力。 最后,要特別一提的是,高端精密軸承對磨前加工技術及加工工藝、過程控制要求很高,特別是對原材料、熱鍛、鋼管制造、車加工、熱處理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對鍛造、熱處理的管控更嚴,因為這兩者對軸承的可靠性、壽命有著重大影響。然而,這兩塊卻是國內的短板。為此,建立完善的國產軸承產業鏈也就顯得非常之必要了。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