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的制造業和競爭對手已經很接近了,沒得學,人家也不讓你學了。”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近日說。 8月22—23日,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在南寧召開,此間,與會代表無不表露出對中國制造業未來前景的擔憂。李北光表示,金融危機爆發后,發達國家紛紛提出再工業化、制造業再回歸戰略,發展中國家也利用他們的低成本優勢承接產業轉移,使中國制造面臨雙向擠壓。此外,中國制造業工資水平在過去十年已經上漲了2.7倍,人口紅利、低成本優勢正在消失。 與此同時,中國制造對高技術依存度高的短板也逐漸顯現。李北光介紹,中國制造業增加值雖然超過了美國,但核心技術依然受制于人,高端設備、高技術服務、原創設計明顯不足。他以方興未艾的機器人制造為例,中國生產中端機器人采購國外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已經占到了總成本的75%,高端機器人采購國外的零部件的成本還高于同類機器人整機價格。 中國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對制造業前景也并不樂觀,他認為,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重,經濟形勢會更加困難,制造業也進入了脫胎換骨、轉型調整最困難的時期。他同時提醒,未來,隨著印度政治制度和基礎設施拐點性進步的出現,近4億年輕人口將參與國際分工,屆時,中國的低端優勢會徹底終結,世界留給中國制造業升級的時間只有三年到五年。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發言中也指出,目前,世界經濟格局正發生深刻變化,發展中國家加快了推進工業化的進程,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分工。站在新的起點上,中國制造業已進入結構深入調整時期。 面對來自世界的挑戰,中國發展制造業的決心并沒有動搖。辛國斌說,制造業是經濟的主體,是服務業發展的基石,中國已經制定了制造業“三步走”戰略,力爭到建國100年時,綜合實力進入世界制造業強國前列。 “中國制造2025規劃”是“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作為該規劃的主要執筆起草人,李北光介紹,規劃的各項措施旨在解決制造業自身瓶頸、關鍵共性問題,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高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的自主創新水平。 就如何解決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問題,李北光認為,中國需要完善制造業創新體系,在國家層面加大公益性共性技術研發力度,幫助企業邁過核心技術創新這道坎。他表示,到2025年,中國將建成40家左右工業技術研究基地,專門幫助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 “在國家加大支持力度的同時,大企業也要做推進中國制造2025規劃落實的先行軍,發展實體經濟,瞄準先進技術、先進產業,拓展新的發展空間,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辛國斌說。 中國企業聯合會會長王忠禹在論壇上也呼吁,制造業企業要通過不斷創新,提升在核心技術、標準制定、價格和產業鏈中的話語權,加快融入全球創新鏈,在高端技術上搶抓主動權。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