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天氣是無人機的“命門”。地面飛機控制人員無法及時得知飛機面臨的風速,容易造成無人機發生意外。以冬季電力巡線為例,無人機沿電力線飛行,鏡頭內外有溫差,產生霧氣遮擋,任務效果就大打折扣。同時,無人機操控非常關鍵。即使操控系統已屬“傻瓜型”,操控無人機仍需較高技術含量。能否盡早研發出安全性高、可操控性強的產品,是無人機研發需重點攻關的方向。 其次,我國無人機市場在理論上空間巨大,但目前企業開拓市場潛力的能力和速度都有待提高。 我國無人機發展目前還處在消費級起步階段,工業級市場有更為廣闊的空間。從2000年開始,我國商業無人機逐漸現身于測繪、軍警、農業、應急救災、電力和石油管線巡線等專業領域,但這些專業級市場需求未能快速增長,背后存在產業水平和體制機制束縛。比如,無人機在農業作業推廣進展不快,與我國現代農業水平不高緊密有關。農業經營主體由于對無人機不了解,或者投資意愿不強、資金來源沒保證,使這種潛在的市場需求無法轉化為交易。同時,操作人才缺乏也制約了無人機在農業市場的推廣。無人機農業作業要達到最佳噴藥效果,理想飛行高度須低于3米,飛行速度小于10米/秒,這對飛控手要求很高,一般農戶很難掌握。要克服這些障礙,僅靠企業自身力量并不容易。政府、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等應從資金支持、人員培訓等入手,加大對無人機的推廣力度。 第三,監管政策不明晰,低空飛行安全性有待進一步探討。 希望政府盡快出臺監管標準,已成為無人機行業普遍的訴求。近來,“無人機闖入白宮”、“無人機誤入禁飛區”等消息時常見諸報端,商用無人機的合法性、飛行安全性困擾著全球無人機粉絲和生產企業。 事實上,中國無人機能迅速擴大在美國市場的份額,部分歸功于美國聯邦有關當局對無人機商用飛行政策的松綁。不過,美國聯邦航空局將商用無人機飛行高度限制在500英尺(約152米),也制約了部分無人機的商業發展。 在我國,針對無人機目前尚未出臺明確的監管政策。據記者獲得的信息,無人機的適航法規正在規劃中,涉及無人機的生產、航線、保險、監測等內容。不過,商用無人機面臨的風險并不僅限于意外事故,航拍隱私、空中交通控制、GPS信號擁堵、反恐隱患等,都要求政府對低空空域資源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對我國無人機行業來說,好消息是政府正在多地進行真高1000米以下空域管理改革,工信部日前也首度確定無人機駕駛使用頻段。希望相關辦法的出臺能夠更加及時科學。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