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在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許多航模愛好者、無人機“發燒友”、配套產業人才紛紛加入,使無人機行業成為“高精尖”人才聚集地。大疆創始人汪滔、億航創始人胡華智均是航模“發燒友”轉型企業家的代表。零度智控創始人楊建軍在進入無人機領域之前,則專業從事航天飛行器研究。此外,越來越多從事通信工程、軟件開發的工程師瞄準無人機行業創業轉型。 人才隊伍壯大反過來進一步增強了企業對研發的重視。國內各大無人機廠商目前對人才、研發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例如,大疆擁有一支近800人的研發團隊,公司對研發投入不設預算限制,并鼓勵員工內部創業,實踐自己的創意。 此外,市場環境的日益完善、市場機制作用得以發揮,成為國產無人機行業保持創新活力的體制基礎。 客觀說,一些地方政府對消費級無人機發展的認識也有漸進過程。無人機誕生之初,由于市場規模不大,并未引起太多關注。隨著一些企業逐漸壯大并邁入世界級,這些地方才意識到該行業潛力之大可能超出想象。可貴的是,即便如此,政府部門也沒有輕易干預市場,而是注重激發企業和市場的內在活力。當然,不“亂伸手”并不意味著無動于衷,政府重點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公共服務支撐。比如,深圳為鼓勵消費級無人機行業發展,每年投入10億元資金。這些資金并不是簡單補貼,而是主要用于人才吸引、公共科研平臺建設、創投基金帶動等方面,實現了財政資金效益的最大化。 科技創新的持續活躍,離不開強大的資本市場保障。只有科技、人才、資金、中介服務等要素在市場內充分自由流動,一項科研成果才能最終轉化為產業成果。消費級無人機的火熱,就與近年來日益活躍的風投基金等密切相關。有報道稱,市場目前對大疆創新的估值高達100億美元。今年1月,雷柏科技以5000萬元增資零度智控,雙方合作成立深圳零度,專門生產開發消費級無人機。 中國無人機取得的成績仍然是初步的,需要在基礎技術研究、市場應用推廣、政府安全監管等方面持續發力,關鍵是繼續發揮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創新作用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無人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不少需要破解的問題和瓶頸。
首先,在技術研發創新方面,雖然以大疆為代表的國內消費級無人機企業已走在世界前端,但基礎技術研發層面還存在跟風現象。美國、日本、瑞士等掌握著最先進的基礎性無人機技術,比如安全性能、電池壽命等,對無人機發展具有方向引領作用。這方面,我國無人機行業的科研能力尚顯不足。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