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中國核電運行安全平穩,性能可靠優勢明顯,但在早些年仍未能敲開國際核電市場大門。這一切與中國核電發展策略相關。過去中國核電發展重心仍是以國內為主,同時自主品牌羽翼未豐,也是擋在核電出口路上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兒。 2014年,中國核電發展經歷許多重要事件。其中最為重要的,首先是確立了“發展和安全并重、權利和義務并重、自主和協作并重、治標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觀。其次是,從國家層面發力,在全球推銷中國核電。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明確提出,加快核電等一大批中國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提升合作層次。 衡量一國核電發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就是是否擁有自主化核電技術品牌的出口,這也是一個國家工業綜合實力和科技發展能力的重要體現。實施核電出口,對于我國實現從引進國外先進核電技術的批量制造,向真正掌握核心技術的創造出口的轉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此,國家提出的“大力開拓核電等重大裝備國際市場”,應該視作未來一個時期,甚至是長期的國家產業發展戰略,核心是要把我國優勢產能和裝備打造成國家新“名片”。 內外并舉 核電項目的興建可謂一舉多得。此前曾有統計,1000多億元的工程投資即可拉動1500多億元的GDP增長。大概能給當地創造幾十億元效益。而在民生方面,一方面可以解決當地部分勞動力就業問題,另一方面也能推動當地第三產業的發展,并能改善環境質量。這也是國內外一致對核電建設格外重視的原因之一。 經過多年的積累,目前我國每年國內核電設備制造能力在8臺套左右。國內一批關系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的重大技術裝備骨干企業,針對先進核電裝備的國產化都進行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研制。據記者了解,某企業曾先后投入近50億元用于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 目前國內相關企業已實現了重大技術突破,具備了第三代核電鑄鍛件批量制造的能力和制造技術,國內三大動力集團和一重、二重等在先進核電裝備的制造水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取得了顯著成績,充分體現出我國重大技術裝備的制造水平正在逐步具備國際競爭的實力。 針對核電“走出去”戰略,產業界給予了很大的期望。但當前,首要任務還是應盡快制定更加具體的國家核電出口戰略和政策。在國家層面加強對核電出口的統一組織和領導,并能綜合運用政治、經濟等多種手段,給予海外示范項目貸款資金和稅收優惠政策,支持核電出口企業采用靈活多樣的融資方案,推動核電“走出去”戰略實施。 而在企業層面則應統一思想、集中目標、形成合力,以工程建設、裝備制造、技術支持和國家銀行貸款等打包的形式參與國際項目競標,打出技工貿組合拳。不斷增強對外核電工程總承包能力,打造核電出口全方位的軟硬實力。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