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00年以后,私家車開始興起,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增長快車道,但從2011年開始,隨著整個宏觀經濟增速的放緩,汽車產業增長已經“軟著陸”。畢竟,習慣了最高同比增速70%、50%這樣一個爆發式的增長節奏。10%左右的穩定增長期,使得汽車行業開始感覺到不適應。 一個有力的佐證就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乘用車市場共銷售1970.06萬輛,同比僅增長9.89%。因此,未來汽車市場微增長是一個“新常態”。既然是“新常態”,那么必然包含“新”和“常態”兩個維度,“常態”就是上文提及的“微增長”,那么“新”又意味著什么呢? 體系競爭時代開啟 第一,“新”意味著品牌競爭的進一步深化和具象化,不僅是產品線的競爭,更進入到體系化競爭時代。更通俗的講,就好比是武俠小說中,小乘的比拼體現在“誰招數多”,大乘的比拼則體現在“誰內力更強”,也就是說“看得見”的產品線是競爭1.0時代,而在“看不見”核心技術、內部體系等,則是競爭的2.0時代。 2014年,除了日系以外,其他外國品牌增速均超過10%。德系、日系、美系、韓系2014年分別銷售394.09萬輛、309.52萬輛、252.55萬輛、176.61萬輛,同比增幅分別為16.9%、5.6%、13.7%和12%。其中法系的代表車企神龍汽車2014年累計銷售72.7萬輛,同比增幅高達31.2%。“后來居上”的法系,是一個體系競爭的范本。一方是迅速補齊產品線,先后投放301、全新愛麗舍及3008為代表的多款產品,同時營銷的思路也在發生變化。以“年度最佳十萬元經濟型車”新愛麗舍為例,通過 600萬公里全時全路況實車測試打出品質牌,強化了“600萬KM+”的專屬標簽。另一方面,在2014年的WTCC比賽中,以新愛麗舍原型打造戰車助力雪鐵龍奪冠,進一步強化愛麗舍品質標簽,最終的結果是得到市場熱捧,2014年累計銷量突破10萬,當然,這只是法系在華的一個縮影。
如果說產品線的競爭是“看得見”的,那么核心技術的比拼則是“看不見”的。隨著發布“E動戰略”,法系也打出類似大眾T+D的技術概念,使其在體系上具備和其他合資品牌競爭的基礎。事實上,此前法系在華一直留下一個“技術保守”的印象,比如當6速變速箱開始成為主流的時候,法系依然迷戀于4速變速箱。“E動戰略”相繼引入了1.6T、1.8T等多款渦輪增壓發動機產品,加之平臺化戰略,可以成為產品線在快速擴張的“加速器”,通過搭載不同動力總成,實現車型的“差異化”,以此滿足不同消費人群的不同需求。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