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機床行業大潮消退的一年,上市公司普遍業績難看,中小企業大多舉步維艱。曾經飛豬滿天的行業,如今的風向怎么變了? 眼下逃離制造業現象極為嚴重。緣于國內勞動力成本和社保支出的急劇上升、投資環境的惡化以及制造業利潤的微薄,使得眾多的資本撤離了制造業。部分高端產業向資本技術輸出國回流,很多中低端產業向成本低廉的東南亞國家遷徙,為數不少的企業干脆改弦易張重找方向-將資金轉移到工商業地產和其它非制造業,大多數的留守企業則靠國內完善的產業鏈優勢苦苦支撐。 對制造業依存度極高的機床行業深受打擊。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4年上半年,機床行業虧損企業占比為13.8%,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虧損占比為41.8%。在機床工具的八個分行業中,虧損面最大的是金屬切削機床,虧損企業占比為24.7%,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虧損占比達50.8%。 裸泳并不可怕,最令人悚然的場景是:大潮退去之后,不見裸泳的人們,剩下的唯有遍地丟棄的拖鞋和垃圾。 思考中的機床行業 2014年年初,中國工業報記者楊青以一篇《中國機床,春天去哪里了?》的重磅文章切中時弊,引起了業內的深思。原機械部副部長沈烈初撰寫《從現實與歷史剖析機床工具行業如何走出困境》萬言長文反思了過去并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本人則以《2013——機床行業的變革之年》一文預言了2014年行業的低迷。 機床行業在思考中找到了自己的命脈所在。中國機床行業欠缺的不但是深思熟慮的企業設計,還有精心設計和雕琢的產品、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最缺的是工匠精神:讓我們的員工熱愛所做的工作,勝過愛工作所帶來的金錢回報。 馬云當年振臂高呼而組織的西湖論劍會議一舉墊定了國內電商的格局走向和阿里巴巴的行業地位,機床行業也急需這樣高端的、自由的、民間的思想碰撞來改變機床行業的軌跡。 鉆攻中心一枝獨秀,行業機床大放光芒 從某個角度來講,手機挽救了2014年金屬切削機床行業,讓這個行業的很多工廠尋覓到了黎明前的曙光。 2014年,在蘋果6手機大旗的指引下,小米、華為、魅族、三星等手機大廠新款手機的賣點都是金屬邊框。在情懷的指引下,精雕細琢的金屬邊框直接提升了手機的逼格,深受潮流人士的喜愛。制造金屬邊框的主力機床-鉆攻中心的需求量大增,月均需求量高達萬臺。按照每臺均價30萬元計算,2014年僅鉆攻領域的市場需求量就有360億人民幣,而國內機床一年的總銷售量不過2000億人民幣。受手機業的影響,筆記本、充電電池等消費電子產品同樣風行金屬外殼,帶來的鉆攻中心、高光機訂單增量也極為可觀。
日本FANUC和兄弟獲得了大部分的訂單,剩余的訂單也以讓國內很多加工中心廠家度過了漫漫長夜。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