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從2014年以來,國家領導人多次表示要盡快重啟核電。 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新建核電項目數量依舊為零。根據《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要求,到2020年前,中國在運核電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截至目前,中國運行核電機組22臺,裝機容量達2029.658萬千瓦,在建的核電機組有26臺,約2800萬千瓦。 林伯強說,基于此,中國還需要在2015年投入8到9臺核電機組方能完成目標,如果還遲遲不重啟,2020年目標將很難完成。目前看來,沿海核電項目有望在2015年一季度獲批。 內陸核電或于2016年試點 除了沿海核電,內陸核電也是一大焦點。經濟觀察網日前引述業內人士說法稱,未來幾年內陸并非一個核電站都不建,可能將建一兩個核電站作為試點,在建設和運行過程中連續幾年全程跟蹤評估當地生態環境,然后才會有下一步的方向。 林伯強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內陸核電并不在“十二五”規劃里,預計于2016年進行試點,“理論上說,沿海核電無法布局才會選擇在內陸,且肯定是江河比較發達的地方,假若要100多個核電站,內陸核電便是不可避免的,還是取決于政府對核電規模的限制。” “原來內陸核電一直在提江西彭澤,但各地之間博弈較大。”上海交通大學核電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德忠告訴記者,由于公眾接受度等因素,內陸核電發展一直受到爭議。而內陸核電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國外50%以上核電廠都在內陸。 此外,與以往核電發展主要靠國有資本相比,今后將引入社會資本投入核電建設。據《人民日報》報道,國家能源局核電司司長劉寶華表示,在核電站建設中,向民間資本、社會資本開放。 在林伯強看來,目前民間資本進入核電研制領域依然只能局限在參股。“一方面核電投入很大,許多核電項目都是好幾個大型企業參股,未來民間資本將有望通過股市進來”,江蘇核電人士告訴記者,雖然民間資本有望參與,但其獨立發展核電的希望不大,畢竟核電本身的安全要求較高。 隨著核電規模的不斷擴大,融資的需求越發緊迫。2014年12月10日中廣核電力在港IPO,募集資金238億港元,成為全球核電第一股。除了上市,各核電企業融資步伐逐步加大,包括中核、中廣核等在內均先后發行了中期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主要用于償還銀行貸款,保障資金周轉,并優化自身的債務融資結構。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