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行動也在其他省份展開。 科大智能(300222.SZ)1月7日對外披露,該公司全資子公司永乾機電擬以自有資金在合肥投資設立合肥機器人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此舉是為響應合肥市大力扶持機器人行業的產業布局,該公司準備利用與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的合作關系,來搶抓機器人產業機遇。 2014年被業內稱為“機器人元年”,這一年熱鬧火爆,企業通過不同方式涉足機器人產業的局面近乎瘋狂。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底,有70余家上市公司并購或者投資了機器人、智能自動化項目,而中國機器人相關企業的數量甚至超過了4000家。 “機器人太熱了,特別是去年9月份以后,像去年12月份連續3周都有全國性的機器人論壇,相關的研討會更是數不過來。”前述參會企業代表說。 中國傳動網總經理馮晉中表示,人力成本上升是催生機器人需求的根本因素。 “2000年~2012年,國內制造業工人工資復合增速為13.6%,而近三年出現加速上升的趨勢,東部沿海省份如廣東、浙江等制造業密集地區更是出現用工荒現象。這與日本上世紀60~80年代很相似,他們在70年代中期掀起了機器人替代人工的熱潮。” 在李瑞峰看來,機器人代替人工,主要解決三個層次問題,即人干不了(特種機器人)、人干不好(汽車等高端領域)和人不想干(國內一般制造業)的,“現在到了人不想干的階段,需要用到大量的機器人”。 巨大的國內制造業產能,強烈的自動化改造需求,仍將推動機器人產業持續火爆。按照李瑞峰的估計,到2020年國內機器人系統集成市場將達到2000億元,其中一般制造業1400億元,汽車行業600億元,預計未來5年一般制造業的自動化需求將快速增長,市場需求將明顯超越汽車行業,市場規模占比將達到70%。 走入誤區? 在蘇崇德看來,外界顯然夸大了機器人產業這塊蛋糕的分量。 “看上去這塊蛋糕很大,實際上機器人只適用于一些特殊領域,比如高危、高污染的作業還有重物的搬運。” 據了解,中國現在的機器人產業,是在政府驅動下進行的,比如為加速工業機器人的普及,一些地方政府對制造業企業應用工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均給予相關補貼。以廣西柳州為例,此前曾初步計劃企業開發和購買機器人可按每臺(套)投資額的20%~30%進行補貼。 蘇崇德說,中國機器人水平還處于樣機初始階段。“不是不能搞,但要知道適用于哪些領域,不是每個領域都要用機器人替代人力的。”
“人沒有機器人的高精度,但有適應力;有些領域,讓機器人做會非常復雜,要加非常多的傳感器、測力度,只有信息量足夠大的情況下才能進行數字化,但很多應用領域,是不能數學建模的。”一家國外機器人設備提供商如是向記者解釋。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