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不管是從市場推廣、技術、政策還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都是高速成長的一年。經過了2014年新能源汽車元年和今年高速增長年,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將迎來技術品質提升年,穩住良好的發展勢頭,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日前,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當前的發展現狀、問題及未來趨勢做了深入分析。 新能源商用車推廣“以大帶小 商用車今年11月單月產量突破了2萬量,全年累計同比增長11倍之多。這其中79%的貢獻率是6—8米的中巴車,也就意味著在細分市場中,10米以上的總共就占21%,其中12米占2%。 仔細分析中間6—8米車型的補貼政策,國家補貼加地方補貼,就是30萬加30萬,共60萬的補貼。歐陽明高指出,“6—8米車型補貼偏高,所以導致了這種車在今年超常規增長,這對產業傷害很大,因為說現在補貼高,大家買車花的錢很少,但是以后要是補貼減少了,這種車價格增高了,大家就不買了,這個情況明年將會得到改善。” 歐陽明高稱,新能源商用車推廣叫“以大帶小”,以前有叫“兩頭緊”的推廣戰略,從大型車、微型車兩頭往中間擠,所以商用車在整個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還是說起到了很大的帶動作用。未來商用車還應該繼續發展,但是商用車類型比較多,相信明年物流車可能會有比較好的發展。 乘用車與客車電池技術路線與別 目前,乘用車的技術路線主導是高比能量電池,對乘用車來講,目前面臨的核心問題是要解決續駛里程,解決就是加大比能量。今年純電動車電池的水平模塊最高達到140瓦時/公斤,單體電池跟成組電池的比大概是0.7,也就是說現在單體電大概要到180瓦時/公斤,甚至到200瓦時/公斤才能做到。我們現在單體的水平到了大概180瓦時/公斤,個別情況會到200瓦時/公斤,總體來講,真正用的180瓦時/公斤還是比較少的,甚至140瓦時/公斤也是個別的。總體來看是電池模塊到120瓦時/公斤,而單體是160瓦時/公斤的樣子。這是三元鋰電池的發展現狀。 到2020年,我國的目標或者全世界可能達到的目標是單體電池實現300瓦時/公斤,幾乎比現在翻一倍。系統到200瓦時/公斤,與現在平均水平大概在120瓦時/公斤相比,也幾乎提高一倍。這是三元鋰離子電池能夠達到的水平,也是我們轎車主導用的電池。 客車由于要主張安全,比能量相對低一點,目前以磷酸鐵鋁電池為主。未來也會有各種新的電池技術出現,現在很熱的詞是“石墨烯”。目前石墨烯在電池里面用主要是作為一種電池正負極材料的添加劑,用于改善導電性,從而增加充放電的倍率。 歐陽明高指出,石墨烯最早可能會應用在消費類電子上,不過雖然目前石墨烯在動力電池里作為一種導電增強劑添加在正負極材料上,但未來隨著科學的發展,石墨烯也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電池技術復雜 擴產并非易事 對于整車來說,新能源汽車實現30萬輛是一個很小的數字,因為有傳統汽車2700萬輛的基礎在,但是對于電池行業來說,30萬輛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因為電池是一個新興產業。 到今年11月,我國的電池用量已經達到120億瓦時,這是一個很大的量,我國的動力電池是在消費類的小鋰離子電池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2014年我國動力電池之占20%,其余80%都是消費類鋰離子電池。歐陽明高指出,“電池技術比較復雜,動力電池要做成大電池,有很多技術問題,制造工藝等方面與消費類鋰離子電池都不一樣。所以要經過技術研發、驗證等環節,這是需要時間的,而且從小規模做到大規模也是有周期的,擴產需要很謹慎,如果一味注重速度會造成質量參差不齊。” 電池行業的發展需要時間,今年我國電池行業的投資接近1千億,會新建1千億瓦時的產能,目前在建和已有的產能會達到1800億瓦時。全球最大的單個電池廠就在深圳比亞迪,它是140億瓦時,這就是電動電池行業跨越式發展。 基礎設施2020年目標有望實現 總體來看,新能源汽車發展存在著一些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所謂整個產業鏈的不協調,就是整車跑的快,電池供不上,充電設施滯后。歐陽明高指出,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接近10萬輛,但是我們充電樁只有3.1萬個。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大概增加30萬輛,而充電樁超過10萬的可能性很小,即使能超過5萬,整體來說還是很滯后,與新能源汽車配套的差距還是很大。 今年我國發布了充電樁的國家政策,到2020年要實現建設480萬充電樁與1.2萬充電站,歐陽明高樂觀的估計這個目標可以達成。他指出,一方面我國基礎充電設施的發展形勢還不錯,以北京為例,截止到今年11月,北京共有近1.8萬個充電樁,自建率,也就是車樁比在1月份已經達到63%,這個發展速度是很快的。 另外,我國充電設施建設第一階段主要是國家電網主導,目前已經面相社會開放,一些民營資本進入這一市場。充電樁建設增長率很快,但目前利用率還不高。“充電樁這件事主要不是技術問題,不存在技術瓶頸,是商業模式和政策制定的問題,所以充電樁唯一的問題就是使用問題。”歐陽明高指出。 雖然充電樁在整個過程中是一個基礎性問題,但不是技術瓶頸問題。目前充電的服務費是比較高的,所以這種利益驅動下的投資很快,未來幾年內就能跟上進度,只是時間問題。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為中國汽車工業信息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