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數據顯示,根據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統計,2015年1-9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15.62萬輛,同比增長300%。其中,純電動乘用車生產6.55萬輛,同比增長200%,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生產3.85萬輛,同比增長300%;純電動商用車生產3.97萬輛,同比增長近700%,插電式混合動力商用車生產1.26萬輛,同比增長75%。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今年1-9月新能源汽車生產144284輛,銷售136733輛,同比分別增長200%和230%。 從以上數據看出,今年以來,中國新能源電動汽車產銷均出現迅猛增長。那么接下來幾個月的時間,數據是否能夠再創新高?整車銷量增長給上游的動力電池及材料產業帶來的直接影響是什么呢? 帶著這些問題,蓋世汽車獨家專訪了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彥龍,以及國內領先的動力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天津斯特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積剛。 現狀:新能源汽車產能受制于動力電池供應,并沒有全面釋放 原因分析一、動力電池供應不足 車場搶購電池 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對國內主要動力電池廠商的統計,2015年1-9月,國內動力電池的產能達到30GWH。 劉彥龍秘書長告訴蓋世汽車,“車廠即使有訂單,但是未必買得到動力電池。國內動力電池產能不足,限制了電動汽車的產量增長。如果動力電池供應跟得上需求,電動汽車的產銷量會遠高于目前的統計結果。” 李積剛告訴蓋世汽車,動力電池產能嚴重不足,不能滿足國內車廠的需求。“各汽車廠在搶購電池,目前國內主要的幾家動力電池廠商都在積極擴產。” 原因分析二、生產線自身因素,以及上游材料供不應求,導致動力電池供應不足 造成目前動力電池產能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生產線設計與車廠需求脫鉤;上游材料供應不足。 據蓋世汽車了解,國內動力電池領域的投資建設一直高漲。包括比亞迪、合肥國軒在內的動力電池廠商都投入巨資建設生產線,擴大動力電池產能。即便如此,產能依然不能滿足新能源汽車的需求。 對于目前動力電池生產線存在的問題,劉彥龍秘書長指出,動力電池生產線的建設雖然很積極,但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已經建成的生產線并不能完全發揮應有的作用。“雖然有企業投入大量的資金建成了生產線,但是,能否生產處合格的產品還是個問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相當一部分生產線的設計規格并沒有完全與整車需求達成有效的配套,從而導致生產的動力電池達不到電動車輛的標準和要求。” 作為國內主要的鋰電正極材料供應商之一,今年以來,尤其是進入下半年以來,斯特蘭的生產線火力全開,加班加點趕生產。即便如此,依然不能滿足動力電池廠商的需求。“我現在一天就睡3、4個小時的覺,大部分時間都在車間盯著,”李積剛告訴蓋世汽車:“進入下半年以來,我們的每個月的出貨達到300噸,而客戶的需求在500噸左右,有的動力電池廠商就坐在我們公司‘搶’貨。” 未來:新能源汽車產銷會再創新高 動力電池需求繼續增長 預測一:今年電動汽車產量將達到20-22萬輛,2016年有可能翻一番 劉彥龍秘書長告訴蓋世汽車,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預計今年全年電動汽車的銷量將突破20萬輛,甚至有可能達到22萬輛。 對于明年,劉彥龍秘書長分析,隨著新能源汽車基數的增加,以及其它制約因素,預計2016年國內電動汽車銷量有可能增長一倍,達到40萬輛左右。 對于產銷增長的原因,劉彥龍秘書長表示,這個國家跟政策有很大的關系。他說,目前地方政府在盡可能的多上新能源汽車,很大一個原因是,國家的相關政策對今年時間的明確規定,為了在下一輪發展中能夠享受到更多的政策紅利,比如獲得更多的財政扶持,地方政府肯能會加大新能源汽車的投放。 預測二:動力電池銷售規模今年200億,明年250億 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的統計,2014年,國內動力電池的銷售規模約120億元人民幣,其中電動汽車領域的需求約為100億元,電動自行車的需求約20億元人民幣。 預計今年全年,動力電池市場銷售收入規模將達到200個億,2016年將達到250億元。 劉彥龍秘書長表示,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的統計,今年國內產能最高的四大動力電池廠商是比亞迪、CATL、力神、國軒。其中比亞迪位居第一,因為其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一直居高,并且呈現上升趨勢。力神和國軒兩家公司,基本持平。 預測三:2016年動力電池或將出現供大于求 價格會有松動 劉彥龍秘書長表示,如果按照目前各家動力電廠的熱情,隨著產能的釋放,以及綜合考慮,2016年國內動力電池或將出現供大于求。 關于動力電池的價格。斯特蘭副總經理李積剛表示,長遠來看價格肯定會下降。接下來的1-2年,價格不會出現明顯下降。“因為目前動力電池需大于供,甚至出現動力電池廠商加價的情況,付款條件也在好轉。2-3年以后,隨著產能的釋放,原材料成本的下降,動力電池的成本會有所降低,但是需要一個持續的過程。” 預測四:磷酸鐵鋰依然是主流 未來三元材料比例上升 當前動力電池呈多元化發展。 劉彥龍秘書長表示,國內動力電池目前仍然是以磷酸鐵鋰為主,約占60%-70%的份額。這主要是因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投放以公共領域為主,目前的電動公交大巴和中巴車輛采用的多是磷酸鐵鋰動力電池。 乘用車有一部分采用的是三元材料的動力電池,但比例小。隨著乘用車的增長,三元材料動力電池將逐漸提高比例。“如果按照2020年電動汽車實現500萬輛的目標,這個目標主要靠乘用車推動。乘用車對高比能量的動力電池要求更高,這就給三元材料、多元材料帶來機會。” 預測五:上游電池材料或迎來新一輪投資熱潮 新能源汽車產銷增長,動力電池廠商訂單持續增加,大型電池廠對正極材料的需求每月達到上百噸。但是材料供應商現有的產能滿足不了需求。 “目前斯特蘭的月產量300噸左右,而實際需求在500噸,預計全年在2500噸左右。因此斯特蘭計劃再建設幾條新的生產線。今年到明年年底,斯特蘭的磷酸鐵鋰材料將實現1萬噸的生產能力。”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