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東京3小時車程的富士山腳下,我們拜訪了全球營收最大工業機器人廠商發那科(Fanuc)。這家被《彭博商業周刊》形容為“吃掉整個產業利潤的隱形巨人”,擁有非常強的無人自動化工廠。 在發那科社長稻葉善治的眼中,機器人,將讓人類解放。因為,機器人已經開始代替他在工作,不需要勞健保費用,也沒有工資上漲問題,若換算設備折價費,“薪水”每年都在調降中。 他這樣對我們說:“如果可以的話,人類不想做的工作,應該要慢慢都交給機器人。這么一來,人就可以從長時間,或是重復作業中解放出來,做更多有想象性的工作。” 人與機器人之間的未來互動,真的這么美好? 問問自己:哪件事“非我不可?” 高西淳夫給了另一個思考方向:競爭當然難免,但要合作,也必須改變。 高西淳夫的指導教授加藤一郎,正是發明世界第一臺以雙腳行走的機器人的學者,被譽為“人型機器人之父”。繼承恩師的研究,高西淳夫也在一九九五年研發出全球第一臺能完全模仿人類行走方式的機器人Wabian,日媒稱其為日本機器人研究的Key Man(關鍵人物),Google甚至派員參訪他的實驗室、尋求合作機會。 職場新機會,找出無可取代的價值 他跟機器人相處已經四十年,身兼七個學會主席的他,告訴我們人類看待機器人浪潮,應有的心理準備:“機器人的出現,可以逼迫你在最短的時間里,去想自己最喜歡、最擅長、最有成就感的工作是什么?”他笑說,“這個答案,就是你無法被取代的價值與定位。” 高西淳夫的論述,或許可以響應我們最初問的問題:究竟機器人帶來的是威脅還是機會? 因此,答案仍取決在個人。我們可以不用害怕同事變成機器人,只要我們想清楚,有哪一件事只有我能辦到?而且,非我不可?(沙皮)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