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日前公布的一份國際比較項目報告(ICP)吸引了全球的關注。報告認為,按照購買力平價法(PPP)計算,中國將在今年取代美國,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然而,國家統計局對此結論并不認可,而且對該報告采用的方法論持保留意見。專家認為,我們應保持頭腦清醒,中國和許多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趕超美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數據不能反映中國實情 世界銀行此次采用的購買力平價法(PPP),反映的是和基準單位貨幣擁有相同購買力的本國貨幣數量。但對于通過該方法所得結論,國家統計局有關專家表示,由于方法論的局限性和主要結果應用中的缺陷,涉及中國的主要數據不能充分反映中國的實際情況,特別是比較結果低估了中國的物價水平,高估了我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規模。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霍德明表示,購買力平價的前提是收入因素,GDP的購買力平價用于對比中國和發達國家是存在問題的,因為在西方國家,GDP作為一個產出概念和收入是相等的,但在中國存在很大的缺口,中國的GDP并不等于居民收入,中國的收入僅相當于產出的70%-75%之間。在這個前提下比較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經濟總量是存在很大問題的。 “在現實的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中,仍然使用的是實際匯率。市場主體不會去考慮中國某個地區的物價水平如何,所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方法可以用來做研究,但現實意義不是很大,不能說明什么問題。”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黃益平看來,雖然購買力平價的計算方法是一種好的方法,但鑒于數據的完全可得性及可靠性并不能得到保證,通常得出的結論并不靠譜。 與發達國家差距仍很大 雖然中國GDP總量快速增長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從GDP的質量及人均GDP這兩個指標來看,中國仍然和歐美發達國家差距很大。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內地2011年人均GDP為10057美元,全球排名第99位,而美國人均GDP則是49782美元,全球排名第12位。 “盡管中美兩國經濟總量的差距在縮小,但人均差距還相當大。”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許光建表示,中國是世界制造業中心,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偏低,這與美國完善的產業結構不可同日而語。此外,中國還面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環境污染、能源短缺等諸多發展帶來的問題,這都需要較長時間來解決。中國經濟目前正處于從高速增長向次高速或中高速增長的換擋時期,這要求我們更要注重發展質量。 “不應該對世行的結論給予過多關注,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的基本國情特點并沒有改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GDP不僅要比總量,還要比質量。從中美兩國制造業水平、科技水平、包括單位GDP的含金量和其代表的社會生產力水平來看,差距都還很大。 冷靜看待“經濟總量超美”說 事實上,在“中國經濟第一”光環的背后,是中國經濟近幾年取得了一系列的頭銜:2009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2年,中國成為世界貿易規模最大的國家;2013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 在很多人看來,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似乎只是時間的 問題。根據國際經合組織此前的預測,中國至少要到2016年才能超越美國。中國經濟學家則認為,按照目前年均增長7.5%的速度,大約要到2025年才能趕上或略微超過美國經濟的規模。 相比國際上一些媒體對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第一的熱捧,國內媒體和學者并沒有對此興高采烈,反而陷入了對當前經濟發展模式的反思。北京師范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邱東認為,經濟發展的“質”比“量”更為重要,雖然中國的總量GDP數據很高,但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經濟發展結構不平衡、資源環境的破壞等在GDP統計上都無法得到體現。 財經評論員葉檀表示,在經歷了30年不計成本的GDP趕超之后,因為霧霾、毒米、收入差距、文化喪失等原因,中國人意識到只追求GDP的片面增長,只會付出更可怕的代價。在解決溫飽問題之后,中國需要的是青山綠水,是長期均衡的發展。(兵工廠) 中國鍛壓協會為促進行業更好的發展,增加采購商與供應商的面對面直接溝通機會,定于2014年9月舉辦全新一屆國際鍛件、沖壓件、鈑金件零部件采購會。供應商名額有限,有意者請速報名!咨詢電話:010-68465045。網址:http://caigouhui.duanxie.cn。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