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至未來10~20年,船舶工業將加快由大到強的轉變,最終將成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強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4月10日在浙江舟山提出這一目標。 在中國經濟總量雄踞世界第二,造船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的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提升水平、邁向造船強國成為船舶人的“強國夢”。 蘇波認為,這將是一個以調整轉型、全面做強為標志的時代。“在這個時期,我國船舶工業應力爭在制造業中率先突破,成為造船強國。” 大而不強亟待升級 當日,全國船舶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工作會議在浙江舟山召開。蘇波出席會議并做了題為“深化結構調整全面轉型升級奮力向世界造船強國目標邁進”的工作報告,浙江省副省長、舟山市委書記孫景淼出席會議并致辭。 蘇波說,當前,世界范圍海洋經濟大發展,全球經濟結構、造船市場供需結構和競爭格局深刻調整。但我國船舶工業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突出!按肮I還是大而不強! 我國船舶工業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升。創新引領和創新驅動明顯不足,創新模式仍屬追隨型。高技術船舶及海工裝備占比明顯低于韓國,新接訂單噸位雖超過韓國,但接單金額仍比韓國低。船舶配套產業亟待升級。韓國、日本船用設備本土化裝船率分別高達85%以上和90%以上,我國仍有較大差距,同時,設備的安全環保節能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明顯。 優強企業亟待培育壯大。2013年,以完工量計韓國前10家造船企業產業集中度高達99%,日本為75%,我國不到50%;世界造船完工量前10強企業韓國占到6家,我國僅為2家。 生產效率亟待提高。目前我國造船效率是韓國的1/3,日本的1/4,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攀升,效率對保持成本競爭優勢的作用將更加突出。 產能過剩矛盾亟待化解。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與其他造船國家出現全球性、周期性產能過剩,但我國造船產能結構性過剩的特點較其他國家更為突出。
與此同時,船舶工業自身面臨的經濟貿易形勢和產業競爭環境也出現了新趨勢和新特點,產業發展已經進入增速減緩期、結構調整期和優勢重構攻堅期三期疊加階段。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