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新的設計理念、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的集成應用下,完全可以實現安全性、輕量化水平的共同提升。國內外的諸多碰撞案例也表明,應用了輕量化技術的車型,在N-CAP碰撞測試中,同樣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大眾汽車的研究顯示,車重每減少100kg,每百公里可節省燃油0.3-0.5升。重量減輕,可以提高車輛的加速度和操控性,使車輛獲得更好的制動響應并縮短制動距離。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專家對此表示,輕量化是中國當前條件下,實現節能減排最現實、最有效的手段。 在新能源汽車普及尚早的背景下,推進輕量化研究對降低油耗、緩解污染有著重要意義。按照國務院《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確立的目標,2015年國內乘用車平均油耗要降至6.9升,2020年要降至5升,汽車行業面臨節能減排壓力巨大。 目前,國內的輕量化研究工作與國際相比尚有不小差距,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高級工程師陳一龍介紹,在2007年以前,內資車企沒有一家在新車型設計之初就考慮到輕量化問題的,缺乏系統的輕量化研究規劃體系,使得單項輕量化技術在商業化量產階段,往往會因為各種匹配沖突的問題難以應用到整車上。 由于單一部件的減重對整車油耗降低貢獻有限,輕量化必須著眼于多部件的集成效應, 加之部件更替后,涉及到測試評價、生產工藝、裝備制造、模具開發、售后保障等諸多上下游環節,如果不進行通盤考慮,輕量化工作幾乎難以開展。 隨著汽車輕量化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推動,近年來,隨著整車廠對輕量化研究工作日益重視,聯盟的發起人為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參與者包括15家核心單位與42家伙伴單位,囊括了一汽、東風、長安等大部分中國主要內資車企與吉利大學等高等院校。 各企業在聯盟內分別承擔不同的科技立項,在科技攻關完成之后,又按照“獲得與付出對等”的原則,進行企業間深度交流,有效實現技術轉移,而對聯盟沒有貢獻的成員則會被降級退出。 目前,許多國內企業在在新車立項之初,已經將輕量化納入到了設計環節進行全生命周期系統優化。例如,長安汽車在十一五期間,主要以單項技術研究為主,而在十二五期間,已經建立起了輕量化的研發體系,預計到2020年主力車型可實現平均減重50公斤。 一臺車的零部件總數多達兩萬多個,哪些部件的重量是與汽車安全緊密相關的,哪些部件輕量化之后對安全沒有影響,如果對部件逐一進行測試,工作量浩大繁瑣,而吉林大學王登峰教授建立的轎車白車身全參數化模型解決了這一問題。模型通過仿真分析與試驗相結合的方法,對參數化白車身模型的有效性進行了驗證,提取了了白車身被動安全的評價參數。 某一輕量化部件的應用可以帶來整備質量的優化,但同時也可能會引起汽車性能、噪聲、質量等參數的改變,當這些參數發生矛盾時,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吉林大學的白車身輕量化多目標協同優化設計方法,用非劣排序遺傳算法,化解了這一矛盾。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