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年初,開灤集團的黨政工作會明確提出了“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加快轉型發展、在500強位次前移”三大任務,確定了“原煤產量完成9020萬噸,精煤產量完成2030萬噸,營業收入達到2000億元以上”的發展目標。 這一發展目標如果放在以往的經濟形勢下,實現起來可能并不難。但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煤炭行業形勢發生巨變,市場飽和,煤價持續下滑,在這樣的市撤境下要想完成全年指標任務,就顯得很困難。 “經濟形勢不好,是對整個市場而言都不好。企業仍有自己的發揮空間,開灤要保持競爭優勢,還得眼睛向內,深挖內潛,練好內功,從自身做起。”開灤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張文學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2013年,是開灤集團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提質、降本、增效的重要一年。 加大管理和技術創新 在2013年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上,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王忠禹曾經說過:在我國加大轉方式、調結構的新形勢下,企業最需要做好的是解決創新能力不足和生產經營成本上升的問題。這充分表明,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依靠技術創新、管理創新降成本,是新形勢下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管理創新、技術創新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要有具體行動、具體措施和辦法。”張文學認為,當前,開灤集團需要做的,就是加大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發揮二者的協同效應,向提高產品質量要效益。 在煤炭市場嚴重萎縮、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的形勢下,用戶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苛刻,產品質量下滑不僅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關系到企業產品能否賣得出去、能否保持住市場份額、企業能否生存和發展。今年一季度,開灤集團原煤灰分完成了38.95%,同比上升1.6個百分點;動力商品煤發熱量為3818大卡,同比下降153大卡,部分礦井的冶煉用煤指標不穩定,用戶對此反映強烈。煤炭產品質量下滑,不可否認有煤炭賦存條件的因素,但也與企業質量意識不強、應對措施不到位、質量管理力度不夠有很大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