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發展階段性特征 1.拐點呈現 從我國重工業發展規模來看,我國的工業結構中是先有重工業后有輕工業,改革開放以后輕重工業均實現了快速發展,且比例基本比較均衡和協調,但是2000年以來我國重工業的發展規模則呈現突飛猛進之勢,遠遠將輕工業拋在了后面。同時,從我國148家機械行業上市公司情況來看(見圖1),總體資產負債規模持續高速增長,2011年以來營業收入總額開始下降,凈利潤增長率則是從2011年開始呈現快速下降趨勢,2012年凈利潤增長率更是大幅減少到-32.82%,2012年,我國機械行業自1999年進入高速增長以來,營業收入首次出現了下降。 2.需求下降 現階段,我國的采購經理人指數持續下降,汽車、工程機械等終端產品的庫存也在從高位逐步回落,但是煤炭、鋼鐵和橡膠等能源、原材料仍然高度過剩。 從工業化發展國家的歷史來看,一國工業化發展階段,工業增長的速度一般都高于GDP增長速度。回顧我國過去機械行業的高增長,房地產和汽車兩大支柱產業的快速增長發揮了巨大的拉動作用。作為生產資料的機械產品具有與投資乘數效應的特征,機械產品的人工替代和投資品屬性使得行業成長期產品銷量的增長高于實際終端作業量的增長,而且作為中間產品行業內循環特征和流通領域中的渠道放大,都使得行業景氣周期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一旦實際需求放緩,被放大了的需求就會變成庫存。 近兩年,我國工業企業的投資回報率下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有所放緩,從固定資產投資來看其中房地產、汽車是拉動需求的源頭,但出于產業鏈中間的工業投資才是固定資產投資的主力,與需求對應的生產資料是存量而不是增量,當全社會出現產能過剩時,傳統機械產品需求出現普遍下降。 3.制造業資產回報率下降、資金逃離 近期銀行出現了“錢荒”的現象,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飆升,導致需求不暢的制造業遭遇更高的資金成本,而我們認為導致這一成本上升的原因實際與制造業本身的資產回報率下降有很大的關系。首先,由于實體經濟需求下降,資金配置效率下降;其次,來自信托產品的投資回報高,擠出了實際需求,抬高了銀行貸款利率;其三,由于產能利用率嚴重不足,工業企業應收帳款上升,曾經成為機械行業發展助力的直接融資渠道資本市場開始拒絕周期性行業。現階段,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快速發展暴露出很多矛盾:企業治理結構不健全,大量低水平重復建設,企業實際缺乏核心技術等。由于爆發式增長帶來的浮躁,短期內效益難以好轉,同質化競爭使得行業整合的意義也不是很大。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傳統機械制造業在資本市融資機會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