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工作需要查閱了國內外沖壓鈑金行業企業的資料,特別是將2011年我國沖壓鈑金行業的調研數據與同年德國板材成形行業的統計數據作了一下對比,深感我國沖壓鈑金企業在生產能力和績效等各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使我內心產生很大觸動,發自內心地想向沖壓鈑金行業聊聊自己的看法。 中德沖壓鈑金行業企業統計數據對比
注:按1歐元=8元人民幣折算。
生產和銷售規模對比 我國沖壓鈑金行業企業年生產沖壓鈑金件1.22億噸,年銷售額月1.7萬億元;德國沖壓鈑金行業年加工沖壓鈑金件約450萬噸,年銷售額達1030億元,分別僅為中國的1/16和1/27。由此可見,我國沖壓鈑金行業生產規模遠遠大于德國,但是每噸沖壓鈑金件的附加值去遜色于德國,這說明我國沖壓鈑金行業的創利能力比較弱,創造的附加值比較低。 行業和企業規模對比
我國沖壓鈑金行業從業人員約550萬人,企業數量約6萬家,每家企業年均銷售額約2789萬元;德國沖壓鈑金行業從業人員約67330人,企業數量約638家,每家企業年均銷售額約1.62億元,分別為中國的1/82,1/94和6倍。由此可見,我國沖壓鈑金行業從業人員眾多,企業數量龐大,但是,單個企業的生產規模卻遠遠小于德國,這說明我國沖壓鈑金企業的市場很大,但是規模較小,綜合實力較弱,市場競爭力不強。 我國沖壓鈑金企業人均年產零件22.18噸,人均年銷售額30.91萬元,人均年工資3.57萬元;德國沖壓鈑金企業人均年產零件66.83噸,人均年銷售額153.04萬元,人均年工資31.13萬元,分別為中國的3,5和9倍。由此可見德國沖壓鈑金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效率要大大超過中國,企業效益更是遠遠超過中國。 看到上述數據的比較,不由得感慨萬千,感情我們艱苦努力了30多年,仍然存在如此大的差距,我們該怎么辦呢?承認差距,敢當落后,這當然不符合國人的性格;縮小差距,努力趕超,這正是我國沖壓鈑金人的中國夢吧!當然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這句口號上,需要沉下心來,認真總結,制定出一個求真務實的解決方案。 作為一名我國沖壓鈑金行業的專職工作者,我真誠地建議: 依靠政府和社會,做好基礎科學拔尖人才的培養和具有一技之長的職業技術人才的培訓,是沖壓鈑金行業真正轉型升級的技術源泉和保證。 做精、做強現有產品,做好生產技能和工藝訣竅的沉淀和積累,在提高自身現有綜合生產實力的同時,為未來企業的產品、生產、銷售、管理和服務提供試驗田。 利用行業協會組織的專業展覽和專題會議等交流平臺,了解沖壓鈑金行業的新技術、新設備,在實際生產中盡量采用精密、高效的生產工藝,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放眼世界不僅僅是停留在產品出口上,更重要的是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學習先進的管理和服務理念,使我們的沖壓鈑金企業在國際舞臺上永立不敗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