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今年5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更是為未來宏觀經濟發展定下了這樣的基調: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資,空間已不大。同時指出,如果過多地依靠政府主導的政策拉動來刺激增長,不僅難以為繼,甚至還會產生新的矛盾和風險。 “未來兩三年,我們會經歷一個比較痛苦的調整過程,因為我們要擠泡沫,調結構,要壓產能過剩,我們必須要消化過去過高增長帶來的一系列矛盾和問題。”李佐軍說。 挑戰嚴峻 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中速增長轉變的形勢下,裝備工業也將面臨愈發嚴峻的挑戰。 以工程機械行業為例,中工聯創國際裝備制造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張武指出,目前工程機械行業營收銳減,營業利潤也不斷走低,這說明工程機械行業增速放緩,競爭也趨向白熱化。 機床行業也面臨著類似的情況。張武指出,從2010年至今,該行業銷售現金比逐漸走低,反映了價格戰日趨嚴重。機床企業的資金被大量的下游企業所占用。而在融資方面,無論是直接貸款,還是債券市場,都無法供給充足的資金。“企業規模受制于現金和市場,未來盈利水平會更加惡化。” 此外,裝備工業產能過剩的問題也更加突出。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巡視員景曉波在會上介紹說,針對此前一些企業爭相上馬萬噸水壓機的情況,他曾和企業負責人有過一番探討。景曉波向這些企業負責人拋出了一連串問題:上這么多設備,你的市場在哪兒?原有市場能不能守住?新增市場在哪兒?你能占多少份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