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業革命將引起制造業變革,應注重增材制造、先進機器人、能源互聯網等領域,推進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日前在第十屆中國制造業國際管理論壇上表示,工業仍是拉動經濟的主導力量,要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防止和避免工業被空心化,制造業被邊緣化。 “從制造到創造,打造全產業鏈價值最大化”是本屆論壇的主題。誠然,現代企業的競爭,已不僅僅是單個企業實力的比拼,而更多地體現在整個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管理品質、成本優勢與快速反應等諸多領域的競爭。整個產業鏈取得成功是中國企業快速發展的基礎,更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密碼。 高品質是標識 談及質量和品牌問題,李毅中認為,高品質、名品牌要成為中國制造的標識。“品牌是物質文化的交匯,也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標識,中國制造物美價廉,遍及全球,但也存在不少問題,質量興國戰略尚未成為基本國策,體制機制也存在一些弊端,而企業的責任就是為社會提供優質商品和服務。” 在李毅中看來,質量上乘、綠色低碳、市場占有、經久不衰,應該是優秀品牌具備的基本素質。“提高質量、開發品種、創建品牌,是中國制造業的宗旨,品質優劣、服務良莠必須經過消費者的認可和市場的檢驗,同時要引導、創造、提升消費,擴大需求,提升行業競爭力。” “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是中國制造業的短板。”李毅中指出,要采用新技術、新材料發展先進制造,提升效能,改善制造業結構,尤其要注重關鍵零部件、元器件研發配套。 近年來,我國實體經濟脫實向虛傾向嚴重,投資利潤率出現較大反差,對此,李毅中認為,工業仍是拉動經濟的主導力量,不應被邊緣化。 如何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防止工業被空心化?李毅中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加深對工業化的重要性和艱巨性的認識。基本實現工業化關鍵是質量和效益,緩解深層次問題要經歷改革陣痛。“改革是一個全國概念,東中西部是整體,各地要從實際出發,優勢互補,實現協調和差別化發展。” 二是大力推進制造業服務化戰略取向,發展商貿、物流、電子商務、工業設計、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
三是倡導綠色低碳,工業發展要為生態文明建設添彩,要發展循環經濟,采用先進技術裝備,節能降耗、減排治污;企業當下應加大投入,減少三廢排放,實現環保達標。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