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把制造業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打造中國制造升級版,進入世界制造強國行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戰略支撐。”中國工程院院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周濟院士強調。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上,他表示,作為實體經濟的主體,制造業是“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主戰場。而今后20年,將是我國制造業實現由大到強,成為制造強國的絕佳發展機遇期。 “我們要借鑒德國‘工業4.0’的經驗,積極引導國內企業和研究機構行動起來,通過有組織創新、集成創新和協同創新,推動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制造強國,以制造業的繁榮和強大,托起中國實現偉大復興之夢。”周濟表示。 遭兩頭擠壓 我制造業面臨雙重挑戰 周濟介紹說,近期美國學者發表了一批文章,一是強調新的工業革命即將到來,其核心技術是制造業數字化;二是認為美國應通過大力發展和廣泛應用以數字化和智能化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技術,實現制造業的革命性變化;三則尖銳地指出,新技術的出現,很可能導致中國制造業在未來20年中出現美國在過去20年所經歷的困境。 “應該感謝這些美國的先生們,感謝他們的提醒,感謝他們的警告,我們確實應該有強烈的憂患意識。”他強調說,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競爭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中國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一來實體經濟的戰略意義再次凸顯,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實施以重振制造業為核心的“再工業化”戰略;二來發達國家以信息網絡技術、數字化制造技術應用為重點,力圖依靠科技創新,搶占國際產業競爭制高點、謀求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我國制造業的發展,面臨著發達國家蓄勢占優和新興經濟體追趕比拼的兩頭擠壓和雙重挑戰。”周濟提醒說。 作為以制造業數字化為核心、建立在物聯網和務(服務)聯網信息物理系統基礎上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是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將帶動整個制造業的升級換代。 在他看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歷史性的交匯,為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制造強國提供了難得的重大機遇。
“機會稍縱即逝,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周濟強調。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