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社會來說,宏觀系統和微觀系統都會面臨危機。所謂危機,是指系統由于受到內部或外部一個或多個要素的變化影響,導致整個系統偏離有序穩定的狀態,并使得系統背離其運行目標的時刻,或使系統處于無序混亂的狀態。 一、企業危機管理的必要性 在市場競爭中,危機在所難免。面對危機,經營者不同的對策與態度會直接對結果產生影響。目前發達國家都很重視危機管理,據統計,美國各公司雇傭了約3000名專業的危機管理人員,美國和加拿大還有50家獨立的危機管理咨詢公司、專門公司,專門進行危機管理咨詢工作。相比之下,我國的危機管理無論在課程研究還是在企業實踐中,都顯得十分滯后。 這種情況亟待改變,因為我國企業已逐步推向市場,參與市場競爭,由于市場機制本身的作用,以及其它社會條件(如信息即達的通信條件,大眾傳播媒體的影響等)對企業發展影響越來越大,加之我國市場經濟環境尚未健全,企業缺乏市場經濟下經營管理經驗等方面的原因,致使現代企業危機發生的可能性要比過去大得多。因此,加強企業危機管理,對我國企業健康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二、企業危機管理現狀 就全球范圍來看,企業處理危機的手法已經開始走向專業化,并且正在日益的成熟。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的飛速提升,目前中國企業對于品牌管理的技術手段已并不缺乏,很多企業家對于如何在中國建立品牌甚至要比那些在中國傳播國外成熟品牌的跨國公司要有效得多。但同時大部分企業卻還是存在著生搬硬套,缺少專業性的弱點,這點在國內企業中尤其明顯,由于國內對于危機管理尚未有成型的模式,使得國內企業在面對危機時表現出不知所措,病急亂投醫等等癥狀。 1.管理者具有較好的危機管理理念,但危機預防能力低。目前中國大部分企業的公關活動只是停留在產品、服務和品牌傳播階段,而對的企業的全面管理尤其是危機管理難以把握。我國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普遍地具有危機識別能力和危機處理能力薄弱的“通病”,如何提高管理者的危機識別能力,是擺在中國企業的領導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2.媒體管理能力低,不善于與公眾溝通。在中國,傳媒在公眾心中普遍具有較高的影響力,媒體的報道有時能左右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例如“三株口服液吃死人事件”,“秦池酒勾兌事件”,還有“巨人集團”的倒塌,雖說是資金鏈斷裂引起的,但如果沒有媒體的過分關注及片面報道,也不至于頃刻間轟然倒地。 3.企業管理人員在管理功效追求上具有一定的“短視性”。進行危機管理需要企業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但其收益往往是不可見的,以獲取利潤最大目標的企業經營者,往往只顧眼前的利益,不愿對危機管理過多地投入。一旦危機爆發,其損失將是當初建立危機管理機制所需資金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這種短視的做法終將斷送企業的前程。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