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鑄鋼件—18500噸油壓機上橫梁日前在中信重工進入熱處理工序,圖為剛出爐的18500噸油壓機上橫梁。 在集中了一批世界頂尖設備的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重裝廠,剛剛“走”下生產線的兩個直徑 截至7月底,中信重工外貿訂貨達到2億美元。據中國海關統計,今年前6個月,中信重工實現外貿出口比上年同期增長115.3%,位居河南省第二,7、8兩個月預計可實現外貿出口2000萬美元。 作為國家確定的首批50戶國際化經營企業之一,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平臺上,中信重工正逐步發展成為世界級的重型裝備制造基地。 與國際巨頭“共舞” 經過3年的快速發展,中信重工已成為中國重機行業最先進的重型裝備生產企業,科研開發和生產制造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在這一重要關口,企業提出了新的奮斗目標:以內涵式的跨越發展促進外延式擴張,加快融入全球制造業的分工與合作體系,打造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現代化企業。 為了在全球范圍內更廣闊的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中信重工一“出手”便瞄上了業內的國際巨頭。 中信重工先后與世界三大礦業裝備工程公司———美國美卓礦機、美國福勒、芬蘭奧托昆普,世界三大水泥裝備工程公司———丹麥史密斯、德國洪堡、日本宇部建立和加深了合作關系,并與世界五大水泥生產商———法國拉法基、瑞士豪西姆、墨西哥康麥克斯、德國海德堡、意大利水泥集團結成合作伙伴。同時,中信重工還在韓國、南非、印尼及南美、中東等國家和地區積極發展主導產品代理商,建起了國際市場營銷網絡。 據了解,2005年中信重工國外公司訂貨產品產值就已達到2.46億元。但大部分出口產品還是OEM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謂的貼牌式生產,國外企業下產品訂單,中信重工制造出來后再貼上國際知名公司產品的牌子出口。如今,在與世界頂尖公司的合作與競爭中,中信重工迅速成長。 在競爭與合作中成長 依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中信重工相繼研發出一批以大型立磨、大型礦用磨機、大型礦井提升機等為代表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有技術和特色產品。持續不斷的技術改造和大手筆實施“新重機”工程,讓世界最大、最先進的18500噸自由鍛造油壓機等設備落戶中信重工,使公司獲得了全球裝備制造業的高端配置。與此同時,在產品設計、制造、檢驗等過程中,該公司廣泛采用歐美先進標準,逐步與國際接軌。 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的中信重工,還吸引了一些外籍專家慕名加盟,自美籍丹麥人尼爾斯被公司聘為質量總監,成為中信重工歷史上第一位外籍員工之后,又有6名外籍礦業專家從國際知名大公司跳槽,加入到中信重工的研發團隊。 今年3月,中信重工與印度愛沙公司一次簽訂6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直徑 試車當天,必和必拓中國區副總裁興奮地說:“這不僅是中信重工首次直接向發達國家出口自主品牌,也是必和必拓首次向非歐美國家直接采購設備,對雙方都是一個里程碑。”以高端技術支撐高端產品、以高端產品贏取高端客戶、以高端客戶占領高端市場,“四高戰略”使中信重工在國際市場上收獲頗豐。 2007年,中信重工外貿訂貨總額突破4.3億美元,占公司全年新增訂貨總量的1/4,其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比重已經占到出口產品總額的60%。 憑實力取得話語權 喜人的變化還呈現在出口產品結構上,中信重工由過去以備件、單機出口為主向成套出口和項目總承包轉變,由分包、貼牌生產轉變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直接面對國際終端客戶。 為合理規避風險,現在中信重工每簽訂一個外貿合同都要附加一項條款,約定如果人民幣匯率發生變動或原材料出現較大幅度上漲,雙方可以就價格問題重新協商。依靠自身的實力,中信重工爭在談判桌上爭得了話語權的同時,也成為國際競爭大舞臺上一個不容小覷的角色。 目前,中信重工正在趕制世界最大、最先進的自磨機和球磨機,這是該公司去年成功中標的澳大利亞SINO鐵礦項目。該項目完成后,我國大型磨機行業將一步跨越全球礦業百年發展史,躍上世界磨機技術發展巔峰。 |